“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被称为人际关系的“黄金定律”,镌刻在联合国的大厅上。这说明
A.传统习俗对人们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
C.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D.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某校高二某班学生开展以“我们的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他们在活动中收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我国许多大学的校训都源自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的格言,它们实质上是民族精神在本校的体现和具体化。
大学 |
校训 |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
重庆大学 |
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 |
① |
广西大学 |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
② |
武汉大学 |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
③ |
材料二:2015年是“九一八事变”发生84周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并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回答新的历史命题。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坚定不移向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以更大发展成就告慰先辈、告慰历史,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舞台上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境界。
材料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改革发展全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价值支撑作用。中央要求,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贯彻落实到国民教育、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国魂民魂。
(1)根据上表左列信息,填写右列内容。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3)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一次,美联社的记者去采访杜鲁门总统的母亲:“您的儿子一个做了总统,另一个却在种土豆,您是怎么想的?”夫人说:“我有总统这样的儿子,十分自豪;不过,我的另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骄傲。”在杜鲁门总统母亲眼里:儿子只要诚实守法,凭借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就很令人骄傲。但在一些中国人的父辈眼中,孩子读书,尤其是读到研究生、博士生,就是要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否则,就是丢人现眼,让长辈颜面尽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中外家长的孩子“成长观”的差异表明( )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
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
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
D.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对人们的交往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 |
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文化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校园标语“守护一片绿,增添一份美”、“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等随处可见。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些标语:
A.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B.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
C.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
D.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
“学校教育应该是: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些时间让你安排;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给你一些机会让你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这句话的蕴含的一个道理是
A.终身学习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
B.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往往是自觉和主动的 |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D.人对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
2014年8月9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朝闻天下》栏目启动了《校训是什么?》的专题报道。清华大学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武汉大学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交流的唯一途径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校训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
④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很多学校特别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把校训、校歌、格言、警句等书写在校园中的醒目位置,“让墙壁说话”。这样设计的原因是(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理论的创新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
B.科学文化修养决定思想道德修养 |
C.自觉接受文化优秀文化熏陶,能促进人的发展 |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
“青春是有限的,不能在犹豫和观望中度过。”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塑造的主人公,为理想敢于奋斗、敢于牺牲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亿万观众。这表明优秀文化( )
A.可以脱离社会实践 | B.对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
C.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D.能够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
著名的传媒文化研究者、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提出了“童年消逝”的预警:他担心“18世纪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始终是童年的劲敌”,认为“童年的消逝”和“成人化的儿童”是电子信息环境惹的祸。电子文化使得孩子的童年正在消逝。这表明
A.文化是人创造的 |
B.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
D.人们的观念有不同层次 |
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考试时,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会不会让座?一张废纸,会不会随便丢弃……都体现出文化人格。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这表明
A.人们总是在有形的文化氛围中生活 |
B.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 |
C.文化素养只能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出来 |
D.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
学校教育应该是: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些时间让你安排,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给你一些机会让你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这说明
A.终身学习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
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需要自觉与主动 |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D.文化对个人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土地集体所有权与农户承包经营权实现了“两权分置”,这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农村出现了“有田没人种”“有人没田种”的状况。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认为,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从“两权分置”过渡到“三权分置”,这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又一次巨大变革.2015年5月31日召开的“2015中国农业发展论坛”,围绕“新常态”,如何“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两权分置”过渡到“三权分置”,是我国农业经营方式又一次巨大变革的道理。
材料二:2015年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促使市场主体形成合理和稳定的预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也是防范通货膨胀,统筹考虑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物价稳定的合理选择。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材料三:2015年两会报告中提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发展文化“软实力”,倡导阅读,让书香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不能口袋富裕了,脑袋却空了。
(3)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简要说明为什么要建设书香社会?
2015年04月2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14—2015年度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扶持项目评审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15年度要加大对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扶持力度,重视公益广告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深远持久的特点 | B.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
C.潜移默化的特点 | D.鲜明的民族性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