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全球环境问题
高中政治

材料一:2013年第四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继续“双顺差”格局。所谓“双顺差”,是指一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是顺差。经常项目顺差,指出口大于进口;资本项目顺差,指外资流入大于本国资本输出。国际收支“双顺差”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双顺差”如果占GDP比重较大,通常被认为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表现。我国“双顺差”的存在影响到了国内金融市场运行,使国内经济对国际市场过度依赖,蕴含了较大风险。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正在不断下降,2010年回落至4%,到2012年进一步降至2.6%。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可能达到3.7%,2015年可能达到3.9%。另外,我国近些年将会推进改革,改善经济中长期增长前景,在扩大对外投资的同时,也会吸引长期资本流入,所以贸易和投资仍然会保持较高顺差。
(1)请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该怎样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政策?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联系和发展三者之间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以促进发展的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4.16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一

注:2013年我国低端出口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0%,而美国和德国各占1%;我国自主品牌出口只占11%。
材料二:我国虽然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我国出口贸易形势仍不容乐观:在出口商品质量、效益和核心技术、单位出口能耗物耗以及服务贸易发展等诸多方面,与其他贸易大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有增无减。这意味着中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贸易强国。
材料三: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主席出访欧洲,全面提升了我国同欧洲四国和欧盟关系水平,宣示了中国的外交理念,引导外界正确认知中国,铺设了友谊、理解、合作的桥梁。3月26日,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中国这头睡狮已经醒来。  2014年5月4日至11日,李克强总理出访非洲,拓宽经贸合作,坚持互利双赢,密切多方面交流,夯实友谊基础,共同谱写中非合作新篇章。
(1)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外贸企业应该如何为我国成为贸易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阐述中国应该如何向世界展示雄狮的形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是贸易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自贸区的建立将创造新的要素转移和资源配置模式,开放的尺度也将更大,能够释放新的政策红利,创造新的增长极。从这个角度看,上海自贸区的正式获批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意义不亚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成立。
2014年9月29日,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迎周岁生日。
上海自贸区成为中国多项制度创新改革的高地和试验田。上海自贸区推进四大制度创新,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平稳运行,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基本确立,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基本形成。
自贸区通过内部资的开放和整合,增强了自主改革的动能。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如何进一步加快转变我国贸易发展方式,释放我国的贸易潜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0月10日,以“中国与欧洲相遇”为主题的中欧论坛汉堡峰会在德国汉堡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0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中欧论坛峰会主旨演讲中指出,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有开放的信念、合作的信念,就能跨越山川海洋的重重阻隔,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宽广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是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欧盟是最大的发达经济体,“最大”与“最大”交融、一切都有可能。中欧建交以来,双方贸易增长了230多倍;中欧应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希望欧方对中国企业赴欧投资提供更加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希望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鼓励文化产业和产品服务领域的合作。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树立互利共赢的新标杆》的演讲中指出,欧洲关注中国,中国也关注欧洲。近40年的中欧关系,双方的政治互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共同利益的纽带使双边关系充满吸引力和扩展力,欧洲作为十分重要的战略一极,对维护世界和平有着特殊的贡献;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也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周边环境。希望各国携手共进,相互尊重,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进一步加强中欧合作,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关系》的知识说明,中欧双方为什么能达到“政治”上的高度互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固过度依赖资源而导致经济落后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国家发展需要自然资源,但也要避免“资源诅咒”。一个国家要摆脱“资源诅咒”,应该(  )
①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本全球化
③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④弱化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职责和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资源丰富的国家陷入“资源诅咒”的事实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资源诅咒”启示我们(  )
①要注重主观条件,改变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②要重视有利条件,加快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③要坚持联系观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要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与韩国建交后贸易情况

材料二:中韩两国地缘接近,文化相似,文化交流在推动中韩现代友好交往和实现邦交正常化,以及促进两国贫易合作等方面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中韩友好交流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从官方到民间,文化交流愈发活跃,“文化日”“文化周”“文化月”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层出不穷。“韩流”与“汉风”交相辉映,共同推动中韩文化交流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材料三:2014年7月3日,在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韩建交22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韩各领城合作取得巨大成就。中韩关系发展速度之快、领城之广、影响之深,为国际社会树立国家关系发展的典范。当前,中韩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风好正扬帆。我期待这次访问成为叙友好、话合作、谋发展、求和平的访问,让中韩友好航船高扬风帆、破浪前进。
(1)概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4分)并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说明这一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5分)
(2)简要说明材料二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6分)
(3)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三中“风好正扬帆”的认识.(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美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两个大国,中美关系影响着全世界的发展。
材料一:近年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明显加快,美国在该区域的贸易份额持续减少,有可能被排除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之外。因此,美国调动一切行政、经济和外交资源全面主导涉及经济体占据全球GDP一半和40%的贸易份额的TPP谈判,打破亚太原有的区域经济整合节奏。美国意图通过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介入,进一步稀释中、日等大国的区域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试图通过设立新型的区域贸易协议,使美国企业快捷、便利、无障碍地进入亚太地区,扩大出口、增加国内就业,拉动经济持续、平稳增长,进而在国际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材料二:中关关系是当前世界主要的大国关系之一。回顾中关关系的发展历史,可谓一波三折。自1979年中关建交以来,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造福了两国人民,这是两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着两国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巨大心血,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呵护。但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事实表明,中美两个大国,“和则共荣,斗则俱伤”。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1)请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我国的应对之策。
(2)“和则共荣,斗则俱伤”,请结合材料二,为中美两国建立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提出可行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据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84万亿美元,增长4.2%,其中出口1.5万亿美元,增长5.4%,比上年同期回落16.3个百分点。
材料一:

材料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2013年我国先后同冰岛、瑞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至此,我国同外国已签署协议的自由贸易区达到10个,正在商谈的还有6个,共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去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它的建立对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三:为推动上海市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上海市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行政改革举措:对外商投资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管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按照大部制改革思路精简机构,最大限度避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有关政策措施、制度规范在制定和调整过程中,主动征求区内企业意见;率先试点的国内首份负面清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潜规则”变“明规则”;抓紧建设覆盖试验区企业基本信息、运营信息、信用信息的信息共享基础数据库,为投资管理和综合监管制度创新提供支撑。
(1)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上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阐述我国积极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意义。(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评价上海市政府的做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0---2012年中国与非洲进出口贸易情况

注:中国向非洲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进口以能源和矿产品为主。
材料二: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各国保护产业的理由导致全球保护贸易主义重新抬头,反倾销成了主要的贸易保护手段。面对更为严峻的反倾销形势,我国政府通过外交、外贸和法律等手段与反倾销提起国进行磋商、交涉和相互制衡,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国外反倾销的实施。
根据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5月4日,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4年春季)》指出,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趋于改善,增长动力有所增强,但风险因素依然突出,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中国经济开局平稳,但仍然面临下行压力,部分领域风险有所上升,主要是外部需求存在不确定性、中国出口竞争力面临多重挑战、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
材料二:2014年7月15日至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他在讲话中倡导金砖国家独特的合作伙伴精神,倡导携手共创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未来之国。习近平指出,我们应该建立更紧密经济伙伴关系,在贸易和投资领域探索建立一体化大市场,在货币金融方面构建多层次大流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形成陆海空大联通,在人文领域推动各国人民大交流。
(1)结合材料一,请你为我国应对严峻的外贸形势建言献策。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倡导金砖国家建立紧密经济伙伴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加快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安徽以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走在了全国前列。对经营性文化单位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转企改制,转变经营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安排建设专项资金,为转制文化单位和新办文化企业实施补贴,并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文化产业;激发每个文化人的艺术活力与潜能,培养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人才;积极推动文化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加强出口平台和海外营销渠道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总结安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数据一:前三季度,全省民间投资完成1937.0亿元,同比增长50.2%,增幅比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高19.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4.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3.1%,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0.7%,拉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9个百分点,同比提高9.2个百分点;国有投资完成2498.3亿元,同比增长19.6%,增幅比上年同期落10.6个百分点;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完成55.3亿元,同比增长21.8%。
数据二: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产业完成投资49.3亿元,同比增长47.5%,增幅比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高16.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62.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的比重为1.1%,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1)数据一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2)透过数据二,你看出我省正在实施何种发展战略?请从教材中找出这样做的两条理论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一届政府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大量行政审批事项,同时,积极调整税收,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了广大民营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活力。2013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49万亿美元,增长22.3%,高出外贸总体增速14.7个百分点,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而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表现平平。民营企业在2013年的进出口贸易中“一枝独秀”。
材料二:对外文化贸易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部分。2014年,《中国好歌曲》成为中国首档输出海外的原创才艺节目,改变了过去一味依靠引进模仿海外电视节目的局面。从模仿到输出,中国综艺节目终于来了一个漂亮的“转身”。
(1)图1(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2013年民营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一枝独秀”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社会”和“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我国综艺节目实现从模仿到输出的积极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指出,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立足当代中国实际,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推进文化创新,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材料二  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要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继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让人民满意。要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上述要求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哲学启示。)12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理由。)8分)
(3)我国在文化发展战略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外交,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努力寻求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之路。结合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阐释我国在文化发展战略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针的正确性。)8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受到国际市场需求不振、贸易壁垒等因素影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材料: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中国制造业向海外转移的警钟不断敲响。2012年7月,体育用品制造商阿迪达斯表示要关闭在华仅有的一家直属工厂,福特汽车公司则要将1.2万个工作岗位从墨西哥和中国迁回美国。然而同年,中国欧盟商会对在华500家欧盟企业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仅有20%的受访企业考虑回到欧盟或者转移至东南亚国家。
描述图1、图2蕴含的经济信息,)4分)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材料中“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会造成我国制造业大量向海外转移”的观点进行评析。)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全球环境问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