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做好2013 年经济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履行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议大事、抓大事,把领导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上来。要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科学化水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学习和调研,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增强全球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做到厚积薄发。要尽快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增强党和政府公信力。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力戒奢靡之风,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1)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为我国“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 8 分)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做好 2013 年经济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的理解。
材料一:2014年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统计数据(如下图)
注:2014年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增加1805万人;城市居民收入增长6.8%,农村居民增长9.2%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运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说明我国取得上述成绩的原因。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更好的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
系、规范社会行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是市场良好运作的前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2)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推动作用。请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
材料一:下图是广东省“十五” “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的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变化图。
材料二:2014年广东省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强海(境)外人才智力引进,做好引进第三批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拓展绿色、健康、文化、网络等新型消费,打造珠三角高档品牌消费圈。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1)材料一中生产总值构成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广东省应如何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
材料一:全球四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和三分之一的数码相机是我国苏州生产的,然而每销售一台电脑我们要给英特尔几十美元、微软几十美元,中国人自己赚的大概只剩10个苹果的钱;生产一台DVD,我们的利润只有1~2 美元;生产一件MP3,我们的利润只有一美元多。
材料二:去年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0.4%;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2.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1.8%。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还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三: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消费水平明显偏高。每万美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4.8、4.9、4.9、4.4倍。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而我国能利用率为3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5%,矿产资总回收率为30%,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个、25个和20个百分点。
(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2)请运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互联网十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互联网提高了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便利性和经济性,模糊了传统的产业边界,推动了企业平台化、跨界化发展,对企业发展战略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能够发挥优化和集成作用,企业要善于运用互联网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创新力和运行效率;同时,在互联网时代,竞争常
常来自跨行业的颠覆,企业跨行业重组整合已经渐成趋势。
(1)运用“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的知识,谈谈企业如何适应互联网十对企业发展的挑战?
某市以“互联网+”全面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变,“速度”向“质量”转变,“产品”向“品牌”转变,将某市打造成为中国制造业示范区,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2)运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分析某市如何全面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4个五年规划的GDP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材料二: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可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说明国家如何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
近年来,我国对外经济竞争合作大有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也为全球经济企稳回升作出积极贡献。
材料一:
注:中国对外投资额超过吸引外资额,成为净资本输出国“只是时间问题”。“同比”是指与上一年同时期相比。
2011年-2014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及其盈利情况
|
对外直接投资额(亿美元) |
利润再投资额(亿美元) |
利润再投资占对外直接投资额比例(%) |
2011年 |
600.7 |
144 |
24 |
2012年 |
772.2 |
144 |
18.6 |
2013年 |
901.7 |
174 |
19.3 |
2014年 |
1028.9 |
168 |
16.3 |
注:对外直接投资利润再投资指对外投资获取的利润再次用于对外投资,从一个方面反映出盈利水平;2005年到2013年,我国平均对外投资收益率是3.3%,和主要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回报水平差不多。
材料二:中国正努力让古老丝路恢复往日的辉煌,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认同和支持。“一带一路”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以及非洲东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44亿人口联系在一起,实现40多个国家的互惠共赢。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务实展开阶段。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对中国来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需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因此,这种双方合作的互补优势和利益的高度契合,使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同时,中国目前已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4000多亿美元,是10年前的6倍;双向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是10年前的4倍。有望使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到2020年增至1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将极大地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依据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建设“一带一路”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一带一路”战略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东部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域,20多年来一路领驰中国经济,创造人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东部地区在多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有其自身“增长的烦恼”,东部地区资源相对紧缺、人口密度大,经济与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省内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特别是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使东部地区土地日趋紧张,能源难以为继、城市超负荷承载。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东部地区应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消除“增长的烦恼”。
图:2010~2014年中国互联网市场经济规模
注:①互联网市场经济规模是指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种应用服务运营商的收入。
②2013年美国、法国、德国互联网经济占GDP比重分别为4.3%、4.2%和3.7%。
表:2010~2014年中国信息消费发展变化情况
年 份 内 容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中国信息消费规模(万亿元) |
1.0 |
1.3 |
1.7 |
2.2 |
2.8 |
人均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元) |
756.35 |
982.3 |
1266.5 |
1595.3 |
1896.4 |
居民信息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 |
7.19 |
8.04 |
8.90 |
9.15 |
9.68 |
注: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经济活动。
结合上述材料,简述发展互联网经济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论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2010-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及其增长速度(%)
注:2014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9.2%、42.6%、48.2%;同时,消费需求逐渐成为需求主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
材料二:“经济发展新常态”点亮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的步伐更加稳健,仍处合理区间;新常态新动力,为破除阻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科研经费配置、完善科技计划管理等一项项改革相继启动;新常态下谋发展,还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2015年我国将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1)依据材料一,描述我国2014年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谈谈我国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3)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为什么要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经济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巨大的社会动员活动。历时两年多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在已进入主要数据发布和后期资料开发应用阶段。
材料一:
表:2008~2013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状况
|
产业规模 |
经济效益 |
创新能力 |
||||
|
规模以上企业数 |
从业人员 |
主营业务收入 |
实现利润总额 |
规模以上投入研发经费 |
申请发明专利 |
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 |
2013年 |
26894家 |
1293.7万人 |
116048.9亿元 |
7233.7亿元 |
2034.3亿元 |
7.4万件 |
3.1万亿元 |
比2008年增长(加) |
1077家 |
36.9% |
108.2% |
165.5% |
178.2% |
179% |
127% |
——国家统计局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4-12-16 1000
注:按照《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3)》,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具体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了解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摸清我国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全面更新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2)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说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意义。
材料三: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地方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通力协作配合,确保了普查的顺利实施。认真借鉴历次普查经验,广泛吸收各方意见,反复研究论证,经过多项认真试点。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确保了普查数据真实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组成抽查组,开展严密的事后质量抽查;邀请地方媒体记者,通过互联网公开招聘社会人士作为义务督察员,全程参加事后质量抽查。
(3)材料三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材料一:
注:20世纪90年代以前,农民的收入来源结构单一,主要来自家庭经营性收入。
(1)结合材料一的信息,分析我国农民收入变化的特点。
材料二:改革创新是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推动三农建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基本制度,积极推动现代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抓好精准扶贫和个性化帮扶,使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相辅相成;大力推进农业发展,粮食生产要狠抓产能建设,农业经营要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采取的推进三农改革创新措施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8月11日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报有文章指出,2015年上半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调整期,产业集聚进一步明显,政策环境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总体呈现良好态势。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环节缺失、部分行业国际市场受阻、国内需求开发不足、行业人才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并严重制约着产业的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问题,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中共十八届三币全会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重大决定。
材料一:全会强调,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重保护劳动所得,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材料二: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改却折射出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变革。国家治理让民主融入了治理,人民成为治理的主体。人民有更多的话语权、决策参与权。国家治理是法治机制上的治理,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治理。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1)运用经济生活说明为什么要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2)结合材料二,说明从“管理”到“治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相关统计数据表。
项目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R&D)经费(亿元) |
8687 |
10298 |
11847 |
13312 |
企业R&D经费投入占全国总投入比重(%) |
75.7 |
76.6 |
76.6 |
――[ |
R&D经费占GDP比重(%) |
1.84 |
1.98 |
2.08 |
2.09 |
注:R&D经费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
材料二:企业是全社会科技创新的主体,其研发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国际上普遍认为企业R&D投入占销售额收入的比例达到5%以上时,企业在市场上才具有竞争力。我国企业这一比例平均水平为1%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是3%~5%。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在很多关键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
(1)揭示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