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大型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公司有了充裕的资金投入到多功能图书馆、技术培训中心、职工夜校等文化设施。近几年,企业步入良性轨道,经济增长连上新台阶。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力量”和“文化与经济”的角度,说明企业为什么要重视自身文化建设。
材料一:2003年~2012年城乡居民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注:基尼系数是用于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收入差距越大。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2010年全球基尼系数平均为0.44,从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各级政府采取了惠民生的若干强有力的措施,中国的基尼系数逐步有所回落。
材料二:近年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政府着眼全局,更加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更加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加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2012年以来,某市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达115.9亿元,占财政支出总数的59.5%。该市财政局严格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兑现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1 452万元,补贴标准达到每亩120元;积极支持支柱企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材料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该市百姓也把越来越多的心思花在了“理财”上,有的人甚至找专业人士进行家庭理财。
该市居民收入的结构变化情况
(1)针对材料一的情况,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谈谈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更好地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2)结合材料二,说明财政在该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3)请你为该市百姓如何做一名理性的投资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2014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通过一些贴息、扶持、补助措施,充分利用好市场机制,用好各种信贷资金(包括小额贷款),调动农民群众投资兴修水利的积极性。“除了中央投入外,也要求地方各级财政进行配套投入,运用“一事一议”奖补引导农民投入,多建多补、早建早补。
材料二: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大、见效慢,在市场化条件下,种粮的比较效益低下使农民不愿意进行水利投资,也难以投资;有的地方在兴建水利设施时,对能够发电等有经济收益的水库投资比较热心,但对主要以农田水利灌溉为主的水库建设积极性不高,有的政府官员甚至把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挪作他用。
材料三: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水旱灾害频繁,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艰巨的国家。兴修水利,消除水害,是历代统治者兴国安邦的大事。从大禹开始,历代善治者均以治水为重,或者说善为国者必先除水旱之害。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些“盛世”扃面,无不得力于统治者对水利的重视,得力于水利建设及其成效。水利兴而天下定,天下定而人心稳,人心稳即有生产积极性,社会有粮则百业兴,整个社会必然繁荣昌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国家应该如何引导资金投入水利基础设施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理由。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作为负责人的公民就如何保护水资源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客观要求政府弱化GDP指标,引入多重指标,提高生态、民生指标权重;并要求政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发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增设“群众满意度”;要求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对政府提出上述要求的原因。
(2)分析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正确认识杜会”的有关知识的。(12分》
(3)针对当前部分地方政府的唯GDP论,请你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其错误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国有企业改革多年来一直围绕放权和提高效率两大主题展开。1998年之前,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尝试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1998年之后,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特定问题专项改革两个阶段。党的十八居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国企改革领域为什么要提出两项重点任务?
(2)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部署国有企业改革的。
党的十八大为中华民族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中国梦”。从根本上讲,要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道德的正能量,需要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
材料一:2013年3月5日,讲述雷锋成长经历的传记电影《青春雷锋》在南京首日上映出现了4场“零票房”的尴尬局面;次日牵动亿万人心的长春被盗婴儿被害……。这屡屡的残酷社会现实反映了我们部分群体的思想道德的缺失,也为我们敲响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警钟。实现中国梦,必须正视我国思想道德存在的道德滑坡、道德困扰、心理失衡等问题。
材料二:罗阳超负荷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英雄司机吴斌,遇难前刹车挽救乘客;亿万富翁救员工溺亡,至死保持救人姿势,一股股捍卫真善美的正能量喷薄而出,在于假恶丑的交锋中,不仅治疗着不良道德事件给社会带来的创伤,而且有力提升社会公德,捍卫了公平正义,彰显了中华民族向善向上的美德,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1)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相关知识,请你为更好地发挥道德正能量建言献策。
(2)请你运用人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谈谈这些“民族的脊梁”的感人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联系实际,请你为开展好向“民族的脊梁”学习的活动设计两条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字数不超过16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15年3月5日在北京开幕。“雾霾”不可避免地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议话题……
材料一:会议期间,新任的环保部长陈吉宇面对人大代表谈大气污染治理、雾霾治理情况时说:“我们要实现大气污染质量的明显好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新能源相关产业给予税收政策支持,大力支持节能环保核心技术攻关和相关产业发展;中央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行‘以奖代补’;完善购买新能源产品的补贴政策;提高对三高企业的贷款要求,重点支持节能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
(1)分析材料一中所采取的措施是如何体现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
(2)结合材料一,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人大及其人大代表重视环境治理的依据。
背景:博物馆是我们分享群体记忆的地方。
某中学的同学们走进江西省唯一专业性民俗博物馆——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江西剪纸展,民间绣品展,江西儿童绣品展,江西傩文化展,南昌婚俗展,南昌古城风貌展,大家赞叹之余,也不禁惋惜传统民俗在现实生活中的消逝。有同学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能丢掉我们的“根”,应当把这些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你赞同把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吗?请说明理由。
背景:2015年1月10日至11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科技发展水平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确保农业科技投入增长速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速度。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进一步完善农业科研人才激励机制、自主流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农业科技,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强度。同时加大农村实用科技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三农”科技创新中。——《中央一号文件节选》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1月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予318个项目、8名科技专家和一个外国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6项. 其中来自清华大学张尧学团队的“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获自然奖一等奖。该奖项自2000年以来13年中,一等奖曾经9次出现空缺。这反映了一个尴尬的现实:我国原创性科技水平亟待提高、科技产业化能力需要加强、尖端人才的极度缺乏、公众的参与热情度不高、法律政策支持力度的疲软等等。
(1)请运用《经济生活》资源配置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多年空缺的尴尬现实,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背景:苏宁易购、 京东商城、当当网、国美在线各大网购平台价格战花样翻新,淘宝“伤城”风云迭起,“双十一、双十二疯抢”“亲,全场五折、包邮”……每年的网购大战成为互联网上最吸引“眼球”的热点。
2015年8月,某校高三(15)班的同学决定围绕“网上购物现状”展开研究学习。
甲组同学对传统商城和网购市场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网购市场必将完全替代传统商城。”理由在于:第一、传统商城市场份额逐步减少,网购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我国网购交易规模达到2.8万亿,比2010年增长48 %。第二、网络购物有价格低、购物成本低、不受时间限制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
乙组同学调查到,大家在体验网购的便捷、实惠的同时,却也时不时遭遇网购陷阱。近几年央视3•15晚会收到的各类线索汇总,网购投诉量高居榜首,大多涉及网购陷阱和假冒商品。除此之外,货到付款的盛行让卖家承担着百分之百的风险,他们这样抱怨,发货之后,有的顾客故意找茬不付款,货款无法回笼。乙组同学感慨:“诚信为本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啊!”
(1) 请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评价甲组同学观点是否合理。
(2)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诚信为本。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5月6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财政部发布通知,从2014年起,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最高达25%,而此前上缴比例为5~15%不等。根据财政部7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 058.43亿元,支出978.19亿元。其中,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65亿元,远少于用于央企本身的资金。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在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我国的收入分配开始从“国富”转型到“民富”。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执政理念又向前迈了一个大步。有学者评论,“民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将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到更重要的战略高度,从长远看,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区域差距,提高国家发展质量的战略转变。
材料三:中国30年来的改革不仅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人们的生活,甚至也改变了人们说话的方式。
第一个变化是有些词汇消失了,例如“粮票”、“布票”,它们在几十年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样一些新词汇出现。例如“大腕”、“泡吧”、“淘宝”。
第二个变化是港台词汇进入大陆日常用语。因此“办公楼”变成“写字楼”,吃饭结账变成了“埋单”。此外英文字母进入中文,现在中国媒体已经很习惯使用“GDP”“CPI”等字眼来形容经济现象。
第三个变化是“数字革命”对语言沟通的影响,在当前信息和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
(1)运用有关分配的知识,谈谈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的合理性。(12分)
(2)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从“国富”到“民富”的认识。(12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怎样改变了人们说话的方式。(12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论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2010-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及其增长速度(%)
注:2014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9.2%、42.6%、48.2%;同时,消费需求逐渐成为需求主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
材料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某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重点完善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提前2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总任务;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5.5%;坚持把城镇化推进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把城镇化和产业发展融合,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产镇融合发展之路。
(1)概括材料一中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某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举措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初,《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有望在2014年出台。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2014年发改委将协调推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实施细则的出台,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提低、扩中、控高”被公认为是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专家指出,要通过改革,消除初次分配领域的不公,对中低收入者减税,控制高收入,并消除社会保障上的待遇差异,最终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格局。
材料二:梳理2013年改变人们生活的事件时,有人把雾霾列为其中之一。雾霾天气,政府和市民将如何应对?针对这个问题,某市出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规定了公众参与方式:①网站留言;②信函,邮至××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③邮件;④电话或传真。
(1)结合材料一,说明合理的分配制度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说明市政府这种做法的政治生活依据。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们要释放民智民力,增进大众福祉,以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2008—2014年我国企业创新情况
时间 |
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 |
企业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 |
大学学历以上员工占企业员工的比重 |
2008年 |
70% |
4.7% |
14.9% |
2014年 |
76% |
6.7% |
25% |
注: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比2008年增长223.2%和368.7%。
表二:2014年我国新增市场主体情况
内容 |
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 |
新登记注册资本 |
首次参与投资创业的自然人 |
数量 |
1292.5万户 |
20.66万亿元 |
291万人 |
同比增长 |
14.23% |
87.76% |
60.23% |
注: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宣布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
材料二:当前,我国大众创新创业与过去的创业相比发生了如下变化:
类别 |
特点 |
具体表现 |
创业主体 |
从小众到大众 |
众多草根投身创业,创新创业成为一种就业方式、生活方式 |
创业服务 |
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发力 |
一大批市场化新型机构迅速成长,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等服务快速发展,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 |
创业平台 |
从内部组织到开放协同 |
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等的发展,有效聚集了各类创业服务机构和创业人员 |
创业领域 |
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 |
新成员大多集中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服务业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跨界融合之处 |
(1)指出材料一中表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两则材料,简述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经济意义。
﹙3﹚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创新的有关哲学原理,分析国家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这一做法的合理性。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