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媒,冲破了时空的限制,为我们在全世界范圈内进行通信、开展合作、共享信息和智慧提供了平台,进而产生和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近年来,我图网络文化蓬勃发展,网上舆论主流积极键康,网络文化产业逐步壮大。但是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也给社会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
材料二:网络文化的发展重在建设。应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1)有人认为“网络文化就是一种先进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说明发展我国的网络文化“应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的理由。
材料一 2004年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5.83%,英国占7.61%,加拿大占3.8%,韩国占大约6%,而2007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总量的2.6%”。美国一位评论家说,“中国的软实力中文化的吸引力还相对较弱,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
材料二 2009年4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指出,尽管受经济危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下行通道,但文化产业依然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有关专家指出:经济不太景气时,人们往往会在精神文化产品中求宣泄、找信心,会催生特殊的文化需求。由于文化产业这一特殊性,会使它与经济发展周期不完全重合,呈现出一定的“反经济周期”特性。
材料三 按照世界各国的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井喷。2008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文化产业处于爆发性成长的前夜。
(1)从政治的角度看,怎样才能改变我国的软实力中文化吸引力相对较弱的状况?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文化产业“反经济周期”现象
(3)在我国文化产业处于爆发性成长的前夜,请你从经济的角度为文化企业如何抓住发展机遇提几条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某校高一(12)班学生就本校中学生消费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一:学生生日宴请:90%以上学生过生日都要互相宴请,购买礼物赠送。而且宴请规模、赠送礼物呈扩大的趋势。平时节日:98%以上同学都互相送贺卡,且贺卡档次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贵。原因:同学们都这么做,不请不送丢脸面。
材料二:就学生个人消费情况。手中有电子词典100%,手机、MP3达30%以上,电脑达3%。而且电子装备呈现普遍化、个性化特点。生活消费:饮食占20%,服装占40%,文化书籍占5%,零食、玩占35%。近40%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很多只用过一时便不再用的东西。原因:“人有我必有”、“人无我也有”。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研究,学生王某准备撰写一篇研究报告。请你结合自己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运用所学知识,为他的报告确定一个最适合的题目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报告题目:
(2)在中学生中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消费情况?
(3)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能否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方面提些有益的建议?
2002年河北奶农倒奶事件2005年陕西又发生了奶农到奶时间,政府部门虽然组织乳制品厂收购,但没有企业愿意去买奶。生产奶河乳制品一拥而上,乳制品质量不过关,消费者不愿意购买。
(1)经济危机中资本家把奶倒入大海与资料中“倒奶事件”的本质区别。
(2)资料说明了什么经济规律?
(3)当地政府应该如何避免再次发生此类时间?
20世纪20年代以来,苏、美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同,对两国及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各有何基本特征?
(2)简要分析出现上述基本特征的原因。
(3)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说明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世界上的扩张情况及其影响。
布鞋厂老板比特为了组织生产,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了鲍波等众多工人,并按照其劳动力的日价值量,支付给鲍波日工资10美元。在厂里,鲍波一方面使用生产工具加工原材料,生产出新的商品,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他消耗劳动力形成新价值。鲍波一天工作8小时,他创造的新价值是16美元。
回答:(1)比特为了组织生产,除了雇佣鲍波等工人之外,还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什么?
(2)鲍波每小时的劳动形成多少新价值?鲍波在多长时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相当于比特支付给他的工资?
(3)劳动力的自身价值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二者有什么关系?
(4)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5)马克思揭示出资本家生产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一: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2009年8月4根据枣庄市委组织部、枣庄市教育局、枣庄市财政局、枣庄市人事局、枣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枣庄市2009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通知》,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基本条件。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组织纪律观念强;学习成绩良好,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志愿到基层工作;身体健康。符合上述条件的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非中共党员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先录用。
材料二:2009-6-2海南特区报,海南省出台《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促进、增强劳动者的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通过制定鼓励投资农业、农村的优惠政策,推动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各种资源要素流向农业、农村,大力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企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对返乡农民工开展科技培训,使他们学习各种技能,尽快实现再就业。
材料三: 2009年7月24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青海省调研学习实践活动和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他指出,要认真研究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党在基层的战斗力、凝聚力,为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夯实组织基础。
(1)请你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谈谈大学生村干部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2)运用经济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农村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有何启示?
(3)结合材料三谈谈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书评能够反映重要人物的著作及其思想对历史进程的关键影响。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洋公学译书院新译亚当·斯密《国富论》。欧洲200年前理财政策多与中国相似,自此书出,英国首先采用,遂立今日富强之基。
——1900年12月27日中国《新闻报》
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 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 感的……在促成我们现代生活方式的许多因素之中,《国富论》这本书所发生的影响,可媲美任何一本现代的典籍。
——马克斯·勒纳
斯密(在书中)将演讲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 政府限制的。这在后来称为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
——《国富论》译序
材料二 当凯恩斯于1946年去世时,英国《泰晤士报》为他所撰写的讣闻中说:“他是一位天才,而作为一位政治经济学者,他对专业人士和一般群众的思想都有着世界 范围的影响……要想找出一位能与之相比拟的经济学家,我们必须上溯到亚当·斯密。”
一位西方学者说:“凯恩斯是一个相信在必要时刻政府可以进行干预而不相信完全放任主义的人,他坚信要使经济周期上升,政府必须插足进来用减少 失业的方法来维持购买力,这意味着“赤字开支”,但它会恢复经济的平衡。事实上,这是“新政”已经在做的事,而凯恩斯用高度的技巧和理论的根据在他的名著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里加以阐释。”
材料三 金融危机是当下政府扩张的直接原因。政府投入亿万巨资救助银行,避免出现经济萧条。……政府权力增加,无论理由好坏,其不断膨胀的趋势必须扭转。
——英国《经济学人》2010年1月23日文章《大政府,止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西欧“200年前”各自对外政策。概括各评论者对《国富论》的基本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古典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有哪些不同的经济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观点不同的根源。
(3)结合材料二,并依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凯恩斯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一
注:2008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逐步蔓延全球,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材料二 2009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场重大考验中,我们必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充 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通过推进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必须坚持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增长目标 有机结合,注意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 外需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实现内需和外需有效互补。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的统一,更加注重围绕 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材料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要优先发展教育,培育创新型人才,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我国将如何进一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根据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从国家角度说明如何培育“四有”公民?
2010年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一个筹备中的世界博览会,2010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也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etter City, Better Life)。以“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为副主题,创造了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志愿者 人数最多,首次同步推出网上世博会,世界最大单体面积最大太阳能屋面等多项世界纪录,在园区设计上,大量保留旧建筑的同时营建了新颖美观的新场馆,各国场 馆特色鲜明又和谐统一,力求为世人打造一场空前的文化盛会。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 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的。
(1)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就如何办好世博会给上海市政府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2)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上海市是如何“打造一场空前的文化盛会”的。
从2009年6月起,重庆开展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截至目前,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共抓获涉黑涉恶人员3193人,冻结、扣押、查封涉案资产21.746亿元。为建设平安重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
对此,有人认为,重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说明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极少数敌对分子的专政。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材料一:政府账本“晒一晒”,市民都想“审一审”。2009年10月23日广州市财政局网上一公开政府“账本”,市财政局官网就被市民“点爆”,引来大批想来“审一审”的市民。网络监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网民参与的普遍性和不受控制性,使得网络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俨然一张群众监督的“天网”,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时代特征。
(1)结合材料一,谈谈网络监督的作用。
材料二:一方面,网络监督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功不可没,另一方面,网络监督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滥用监督权,盲从、冲动和极端化,扩散“不信任政治”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至于误导了社会大众,破坏了社会稳定和谐。据此,一些同学认为:需要加强对络监督的引导规范。但另一些同学认为:“加强对网络监督的引导规范的做法,侵犯了网民的监督权。”
(2)请你运用有关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观点一:认为: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观点二认为:公民有权知道决策的内容。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帮于形成科学的决策。
(1)、你赞成那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2)、你知道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民主决策吗?请简要写在下面。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