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2)结合材料并根据文化常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核能在上世纪中期得到广泛运用,它的诸多优点为我们所公认:不会像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那样产生大气污染,也不会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核燃料的能量密度是化石燃料的数百万倍。在核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最大的担忧在于,人为或极端环境因素有可能导致放射性核物质外泄,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日本核泄漏事故为人类利用核能敲响了警钟。事实上,每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伴随着风险和弊端。石油钻探过程中可能出现油井爆炸和原油泄漏;煤炭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矿难;利用太阳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对待此次事故的正确的态度是以之为鉴,定期做好核电站的维护和检查,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提高安全利用核能的能力、防范其潜在的危害。
材料 中国一直致力于救灾的国际合作。《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本着开放合作的态度,积极参与减灾领域的国际合作,建立和完善国际减灾合作机制,加强国际减灾能力建设,在重大灾害中相互援助。日本地震中,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物资。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2)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说明加强减灾领域的国际合作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年支配收入的比率,由1985年的l:2.57到2004年扩大为l:3.23;行业间平均劳动报酬最高与最低之比,2000年为2.63倍,2003年升至3.98倍,2004年则扩大到4.25倍(其中不包括工资外福利收入);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最高达10.7倍。我国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已逼近0.5,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2)在再分配中,政府应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湿地是地球的肾,对于湿地保护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一味地追求原始,存在“打破旧世界、恢复原生态”的冲动。时空变化是不可能复原的,盲目追求原始的生态环境就像春秋时代楚人刻舟求剑一样可笑。因此,我们既要反对改造自然的狂妄,认为人类可以征服一切;也不能因敬畏自然而无所作为。
“我们既然要反对改造自然的狂妄,认为人类可以征服一切;也不能因敬畏自然而无所作为。”这句话蕴涵了什么哲学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近年来,某市经济开发区先后拒绝了海内外金额达两亿美元但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投资项目65个。开发区管区委员会的领导说:“巨额投资虽暂时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美好的环境是金钱换不来的。从表面上看不建厂是个损失,但实际上会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美化人们的生活空间,其经济效益是长远的。”
该市开发区的做法是如何体现辩证法思想的? (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中央出台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其中超过一半投向民生领域。山东省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切实把保障民生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不断完善政策机制,确保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群众真正得到实惠。2009年,山东省财政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超过千亿元;大规模农村住房建设取得硕果;19个县(市、区)纳入国家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139万60岁以上农村老人开始老有所养;城乡新增就业人数超过百万;切实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规范食品安全,使老百姓吃得放心;节能减排,推进城市环境质量改善。2010年,山东将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
结合材料说明,山东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过程中履行了哪些政府职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3年3月20日,美国等国家绕开联合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呼吁有关国家停止军事行动,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
材料二:在第57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外长唐家璇发表讲话指出:各国安全利益上升,相互依存加深,安全的手段需要更新,单一的军事手段不足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安全挑战,滥用武力只会使世界更不安宁,我们提倡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反恐应遵循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发挥联合国及安理会的主导作用,我们主张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伊拉克应认真严格执行安理会的有关决议。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政治学的有关原理分析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原因。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点?
(3)国际社会为什么反对美国对伊动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近年来,《超级女声》《非诚勿扰》等电视娱乐节目越做越多,越多越火,丰富了荧屏,带来了欢乐。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分追求收视率,不少娱乐节目低俗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节目的文化本性。
(1)材料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就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现象设计几条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为了提高综合国力,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发展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并增加文化消费。悄然兴起的文化市场正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2)你认为如何振兴我国文化事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股市从2007年10月创出最高点6124点之后,一路下跌,到2008年6月13日上证下跌到2868.80点。下跌超过50%,很多股民损失惨重,不少投资者纷纷把手中的资金存入银行,以获取稳定收益。
有人认为,投资股票就是选择风险,只有储蓄存款才能规避风险。
请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继续代发地方债券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
(1)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材料是怎样体现财政作用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展望了我国未来五年的民生工程,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外需市场受到严重影响,沿海部分地区的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必须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要发挥消费的作用,就必须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因为没有民生的进一步完善,国内消费需求很难持续扩大。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
但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是当前大多数手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医疗和房屋维修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而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同事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说明我国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市的“痛”与“快”: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当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我们的城市正变得更发达、更多彩时,交通变得拥堵。如“首都变成首堵”、归属感缺失、幸福感下降等等。诸多“城”长烦恼也在困扰着我们。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城市的“痛”与“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上世纪末,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们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材料二: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却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