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曾于1963年和1967年两度拒绝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因为他认为英国是美国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1964年,戴高乐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国也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法国反对美国霸权主义政策 |
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
C.美苏两极格局下新的力量已在孕育 |
D.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已经分化 |
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讲到“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以下史实能反映此观点的有(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④第26届联大提案的通过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陈独秀在1923年1月发表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写道:“无产阶级客观的力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无产阶级便更不用说了。”这种认识( )
A.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
B.科学分析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
C.认为党的工作重心应是开展工农运动 |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
1912年1月4日,新上任的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立宪派代表人物张謇在与孙中山就政策问题进行长谈后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下了“未知涯畔”四个字,表示对孙中山的不信任。该事件从侧面说明了( )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 B.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
C.革命阵营内部存在着分歧 | D.旧三民主义存在局限性 |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这是抗战期间某位国民党将领的七绝诗。他的主要事迹是( )
A.与八路军配合,赢得平型关大捷 |
B.率军赴缅参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 |
C.指挥台儿庄战役,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
D.指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
古希腊一位人物曾在诗中写到:“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他是( )
A.梭伦 | B.柏拉图 | C.克里斯提尼 | D.伯利克里 |
下图是2005年莫斯科城市广场落成的人物塑像。揭幕仪式致辞中提到“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这座塑像是( )
A.尼古拉一世 | B.彼得一世 |
C.亚历山大一世 | D.亚历山大二世 |
在中外著名改革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中国的百日维新均未涉及到( )
A.经济改革 | B.制定宪法 | C.军事改革 | D.教育改革 |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
A.遏制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
B.整顿了埃及的社会秩序 |
C.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宁 |
D.促进埃及的近代化进程 |
欧洲宗教改革后出现了新教派。下列不属于新教派的是( )
A.天主教 | B.路德教 |
C.加尔文教 | D.英国国教 |
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的回答应是( )
A.因行称义 | B.教随国定 |
C.因信称义 | D.政教合一 |
北宋初年,朝廷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造成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主兼并土地,朝廷财政收入减少 |
B.农民负担过重,影响生产积极性 |
C.过度强化中央集权,机构庞大臃肿 |
D.统治者对外扩张,军费开支巨大 |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意在“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的措施是( )
A.青苗法 | B.市易法 | C.保甲法 | D.农田水利法 |
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迁都洛阳 | B.推行三长制 |
C.实行均田制 | D.制定俸禄制度 |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开启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化的是( )
A.推行县制 | B.废井田制 |
C.统一度量衡 | D.建立户籍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