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公元前 世纪亚述帝国宫殿中一幅浮雕(复制品)的局部图。该图展现了亚述帝国( )
A. |
繁琐的宫廷礼仪 |
B. |
复杂的官僚体系 |
C. |
奢华的贵族生活 |
D. |
丰富的物产资源 |
1981年5月,沈阳市皇姑区 名女青年自谋职业,创办麦香村个体小吃部,铁西区也有青年开办个体钟表修理部。辽宁省及沈阳市主要领导走访了这些个体工商户,对他们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反映了当时( )
A. |
思想观念得到解放 |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C. |
工业结构发生转变 |
D. |
青年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 |
1952年12月以后,北京等一些城市陆续出现蔬菜供应困难。对此,陈云指出:“蔬菜和其他副食品的供应问题,其意义绝不在建设工厂之下,应该放在与建设工厂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强调了( )
A. |
调整城乡关系的艰巨性 |
B. |
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性 |
C. |
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
D. |
缓解粮食短缺的紧迫性 |
1939年6月,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除积极加紧生产以谋自给外”,各机关部队和所有公营企业的收支“不得于未报解中财经部以前,自行开支”,并“想各种办法节省”。此举旨在( )
A. |
促进军民团结 |
B. |
完善财经制度 |
C. |
巩固苏区政权 |
D. |
坚持长期抗战 |
1914年9月,北京政府颁布《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该法一经颁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
A. |
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矛盾 |
B. |
愚昧观念与科学思想的斗争 |
C. |
改良思想与革命理念的碰撞 |
D. |
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 |
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 )
A. |
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 |
B. |
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
C. |
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 |
D. |
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
1749年,乾隆皇帝谕曰:“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不得以‘蒙’‘汉’字面混行填写,已屡经降旨。今马灵阿奏折,犹以‘夷’‘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未留心。”此谕意在( )
A. |
加强中央集权 |
B. |
维护国家一统 |
C. |
调整民族关系 |
D. |
规范文书体例 |
绍兴和议之后,金人所需茶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1198年,金朝认为向南宋购茶“费国用而资敌”,次年在今山东、河南等地设坊制茶。然其茶叶价高味差,售卖不畅,遂“罢造茶之坊”,继续向南宋购茶。这表明( )
A. |
金朝辖境内不适宜茶树的种植 |
B. |
金朝财政负担沉重 |
C. |
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
D.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收录两汉及以前画家 人;收录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 人,其中包括顾恺之、张僧繇等杰出画家。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有( )
①纸张的普遍使用
②门阀士族的推动
③北人的大量南迁
④儒家思想的影响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④ |
D. |
③④ |
《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
《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 |
B. |
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 |
C. |
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 |
D. |
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 |
1955年,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出土一批西周青铜器,其中一件盂造型雅致、纹饰精美,刻有“匽侯”等文字。“匽侯”即为“燕侯”,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封地在蓟。这反映了( )
A. |
青铜器的普遍使用 |
B. |
燕文化影响到辽西地区 |
C. |
分封制的日趋完善 |
D. |
诸侯祭祀礼仪活动频繁 |
柑橘与《橘录》
材料一 中国是最早栽培柑橘类果树的国家之一。宋代,柑橘的产销扩大。南方出现了温州、苏州、荆州和福州等多个柑橘生产中心,有众多专门贩运柑橘的商人。开封的酒肆内有温柑、金橘等多个品种,临安有专门售卖柑橘的市场“柑子团”。士大夫喜爱歌咏“橙黄橘绿”,苏轼自称“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南宋韩彦直总结了柑橘栽培技术,撰成世界第一部柑橘专著《橘录》。该书将柑橘类果树分为3大类27种,分述植株、果实、食味和产地等,并介绍了栽培、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和入药等各项环节。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中国的甜橙传入欧洲,哥伦布将其带到美洲。在甜橙基础上培育出的脐橙成为美洲重要品种。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奥斯贝克在广州记录了当地柑橘品种,并把标本带回国。19世纪初,英国从广州引进宽皮柑橘。
ㅤㅤ中国良种的引进,使欧美柑橘从药用、装饰转向食用为主,并形成商品化消费。西班牙在18世纪末就出现了商业化柑橘种植园。20世纪初,美国植物学家施永格在中国发现了宜昌橙等耐寒柑橘品种,将其引入美洲,用于改良品种。
ㅤㅤ《橘录》在欧、美、日均有流传。1923年,《橘录》英文版在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汉学杂志《通报》上发表,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为其撰写引言。世界柑橘业权威著作《柑橘产业》也多次引用《橘录》。
(1)概述宋代柑橘产销扩大的历史条件。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中国柑橘品种和《橘录》在世界传播的影响。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材料一 中国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据甲骨卜辞记载,殷人每年多次举行黄河祭祀,以求雨、求丰年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也常常祭祀黄河,以结盟、立誓或祈求战争胜利等。
材料二
1903年 |
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 |
1910年 |
革命派《民声》杂志发表组诗《爱之歌》,其中《黄河》篇写道:“吾族受此河流赐,产出一部民族志。” |
1923年 |
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写道:“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 |
1937年 |
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毛泽东亲撰祭文,“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
1938年 |
《民族诗坛》发表诗歌《黄河》,诗中写道:“黄河!你这中华国族的母亲,现在你再也不能安睡,东方吹动了号角,杀声震变了天地。” |
1939年 |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和抗日前线。 |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重视祭祀黄河的原因。
(2)20世纪上半叶,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其时代内涵不断丰富。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致敬!致远舰!
ㅤㅤ致远舰是北洋海军主力巡洋舰,1894年9月在甲午海战中沉没。战争结束后清廷颁布上谕,大力褒扬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赐谥“壮节”,从优议恤。有挽联云“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一 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船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成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世昌死之,船众尽殉。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1897年)(此书多参考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
材料二(致远舰)被1枚重炮弹……命中了水线。总之不管怎样,它开始严重倾斜,显然是受到了重创。该舰的管带……下定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于是向一艘敌人最大的军舰冲锋,准备实行撞击。一阵重炮和机关炮弹的弹幕扫过他的军舰,倾斜更加严重了,就在即将撞上敌舰之际,他的船倾覆了。军舰从舰首开始下沉……所有舰员与舰同沉。
——镇远舰美籍雇员马吉芬的回忆(《世纪杂志》,1895年)
材料三 致远舰水下考古……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力合作,汇集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在丹东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海洋勘测、潜水打捞等行业的技术力量,于2016年秋圆满完成致远舰考古调查任务。
ㅤㅤ此次调查,也对致远舰的破损情况有了较准确的掌握,整体保存一般,钢板、锅炉零件因爆炸而抛离原来位置,火烧情况严重。
ㅤㅤ考古发现外壳板保存完好……近艏部处发现保存完好的鱼雷引信、一些完好的弹药,均说明并未发生被鱼雷直接击沉或鱼雷舱中炮发生殉爆。
ㅤㅤ致远舰……处于北洋舰队左翼最外围的位置,也是最容易成为日军集火攻击的对象……中炮进水后……一直坚持在战场上(考古揭示出大面积的火烧痕迹)。
——《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2023年)
辨析和考证上述材料,并描述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过程。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