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至1930年底,除农业外,法国大多数经济部门还在增长,当时,外贸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有限。1/3以上靠工资生活的人受雇于不足5人的企业,87%的商店只雇用5人甚至不足5人。据此可知,法国经济危机爆发较晚的原因有( )
①经济体制的优势 ②对国际市场依赖小 ③工商业相对落后 ④产业工人队伍庞大
A. | ①②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③④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这表明,一战促使英国( )
A. | 资本主义转型完成 |
B. | 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
C. |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
D. | 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
15世纪,意大利兴办了一种寄宿学校,学校的学生以贵族子弟为主,也招收并资助有才华的贫苦学生,男女同校。教学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法规、数学、几何、历史、音乐、体操、舞蹈、游泳等。这表明意大利( )
A. | 建立了近代化教育制度 |
B. | 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相互影响 |
C. | 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
D. | 思想解放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 |
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希腊地震不断发生,有时还引起海啸。时人认为这是神灵的警示,修昔底德则认为地震不过是巧合的自然现象,而海啸是由地震吸引海水离开海岸,海水回冲后产生的水灾。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
A. | 具有理性精神 |
B. | 强调了人的个性自由 |
C. | 集文化之大成 |
D. | 创立了朴素唯物主义 |
1980年国家农委的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中写道:"' 尖头户站,滑头户看,老实户气得不愿干'的现象没有了","'干 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就动手'的一年到头打疲劳战的现象也没有了"。这反映出( )
A. | 生产关系调整初见成效 |
B. | 农村社会风俗的改变 |
C. | 农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
D. | 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 |
1954年4月15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历时三个月的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展览会展示了鞍钢技术革新和基本建设的成就,会上劳模张明山、王崇伦等7人还建议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各地纷纷赴京参观学习,由此推动了全国性生产热潮。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
B. | 学习苏联经验开展技术革新运动 |
C. |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
D. | 工业化建设激发劳动者生产热情 |
历史学家陈垣在1943年写道:" 至于史学,此间(指北平)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服膺嘉定钱氏;事变(指卢沟桥事变)后颇趋重实用,推尊昆山顾氏;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这些变化体现出( )
A. | 西学东渐的影响 |
B. | 学界对考据之学的排斥 |
C. | 学者的时代担当 |
D. | 政府对学术方向的引导 |
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央苏区各地" 忽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 巩固金融,发展贸易"。此时强调经济工作意在( )
A. | 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
B. | 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
C. | 推动工作重心转移 |
D. | 为军事斗争做准备 |
1865年,煤气灯开始在上海使用,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来行栈、铺面、茶馆、戏楼以及居家竞相使用,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这反映出( )
A. | 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 |
B. | 城市化进程拓展城市公共空间 |
C. | 工业革命成果催生新兴产业 |
D. | 市民阶层诉求改变服务业面貌 |
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 )
A. | 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
B. | 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
C. | 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
D. | 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
黄宗羲曾言:" 明初以来,宗风(指佛教禅宗各派)寥落。万历间,儒者讲席遍天下,释氏亦遂有紫柏、憨山(禅宗高僧),因缘而起……而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这反映了明朝( )
A. | 灭亡原因在于学风空疏 |
B. | 儒学地位受到佛教冲击 |
C. | 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 |
D. | 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 |
唐朝要求弘文馆生、崇文馆生研习经史须用官方正音"读文精熟";科举考试须使用官方颁布的韵书:吏部将"言辞辩正"作为铨选四项标准之一。这些规定有利于( )
A. | 文化交流 |
B. | 扩大选官基础 |
C. | 澄清吏治 |
D. | 推动方言传播 |
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
A. | 加强道德修养 |
B. | 追求政治利益 |
C. | 辨别大宗小宗 |
D. | 维护经济特权 |
图1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 )
A. | 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 |
B. | 社会组织的复杂 |
C. | 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
D. | 等级秩序的确立 |
考古与历史
材料一金石学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为研究对象。司马迁写《史记》时曾遍访古迹,晋唐时期发现的石鼓等古物,也受到当时学者的关注。北宋时期,金石学成为专门的学问,金石学家希望通过研究古器物"明其制度""正其文字""补经传之阙亡"。清代金石考据之风更盛,在鉴别、分类及文字考证等方面多有成就。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田野调查和发掘为特征的近代考古学在欧美建立。20世纪20年代,田野考古方法引入中国,以殷墟发掘为代表的近代考古发现促成其与金石学的结合,形成了中国考古学。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的工作是以考古资料来阐明中国古代文明",建设"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成为新时代的使命。
材料三中国考古百年成就(部分成果)示意图
(1)简要说明中国考古学对金石学的继承与发展。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任选3个视角,简述考古成果对历史研究的贡献。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