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晚清洋务派创办各种新式企业;日本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

B.

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

C.

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经营方式

D.

瓦解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  )

A.

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

B.

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C.

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

D.

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历史上某一基层制度时,认为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目的,贼寇一旦来袭,乡民便携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这一基层制度是(  )

A.

邻保制度

B.

保甲制度

C.

十家牌法

D.

里甲制度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  )

A.

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B.

缓和了朋党之争

C.

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

D.

加剧了阶级矛盾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

朝代

高门士族占比

宗室、外戚占比

寒人占比

西晋

48%

19.1%

32.9%

东晋

78.4%

7.4%

14.2%

上表的变化反映了(  )

A.

江南士族擅权日甚

B.

豪强势力的膨胀

C.

九品中正制的衰微

D.

专制皇权的弱化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  )

A.

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

B.

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C.

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

B.

《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

C.

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

D.

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会计机构出现在上海等城市的租界内,主要服务于外商。1918年,北京政府颁布《会计师暂行章程》,中国近代职业会计师的制度开始建立。早期会计师人数增长缓慢,业务量有限。

1936年,会计师业务逐渐兴盛。立信会计事务所创办了《立信月报》等专业刊物,并刊发大量文章。会计师们出版了税法解释及纳税指南一类的书籍。立信会计学校还添设所得税科,学员“大多为工商界正副经理、会计主任及其他高级职员”。会计师在工商企业的邀请下,赴各地讲解税法及会计相关问题,听者“均系中外闻人,工商巨子”。政府税务部门也聘请会计师解释税法。1937年,立信会计事务所创办者潘序伦向财政部提出对国家税法进行修改的建议。国民政府在后来修订税法之时也部分吸收会计师的意见。

——摘编自魏文享《战争、税收与财政国家建构:近代中国所得税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会计师行业兴起及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会计师行业所起的作用。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辽宁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对月的崇拜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西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祭月之礼,后历朝历代因之。人们通过观测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逐渐形成了日、月等时间观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历法,称为阴历或太阴历。人们对月亮还充满各种想象,建构了月宫、嫦娥、玉兔、桂树等神话形象,用以寄托长寿、团圆等美好的期盼。

——摘编自王玉哲《中华远古史》等

材料二:明末清初,徐光启等编撰的《崇祯历书》和康熙皇帝召集学者编订的《历象考成》均吸纳了西方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民国时期,天文学家陈遵妫撰写的《天文学概论》详述了月地距离、月球大小、质量等内容。这一时期,教科书、大众期刊、学生丛书等也纷纷介绍月亮知识。

2004年,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启动探月工程。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国人真切地见到了月亮的“庐山真面目”2020年,“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了月球样品,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深化了人们对月亮的认知。

——摘编自谭丹《西学与近代国人的月亮新知》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们对月亮的认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以来国人对月亮认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辽宁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旧唐书》 200 卷,后晋刘啕等历时4年撰成。编修者以唐代国史、实录及朝报、吏牍、家状等为主要编撰材料,但对材料缺少剪裁和整理,“敷衍成帙”。纪传中大量抄录唐代皇帝诏敕和臣僚奏疏、表章、诗赋等,屡现“本朝”“今上”等文字。因其保存很多原始材料,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唐纪》时,纪事多取自《旧唐书》。

北宋时,仁宗令欧阳修等重修唐史,历时17年乃成《新唐书》 225 卷。书中创设 4 表,增加 3 志及列传 331 人,列传部分还参考了碑志、家谱等新材料。新设《藩镇》《奸臣》《叛臣》《逆臣》等类传,并将《忠义》调至类传第一。大删《旧唐书》所录诏令、奏疏等,或直接将骈文改写成散文,总字数比《旧唐书》少约 16 万字。

——摘编自陈高华等《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料角度分别概括《旧唐书》与《新唐书》的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唐书》的编修原因及其编纂原则。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辽宁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1年,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创立国际移民对话机制,秉持“开放和自由原则”,“向所有移民利益相关者开放”,让他们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讨论,“分享特定移民问题领域的政策方针和有效做法”。该机制(  )

A.

有利于国际移民问题的协调合作

B.

促进了移民社会文化认同

C.

促使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新趋势

D.

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辽宁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在大部分厂房还是废墟时,就已开始生产,仅1946年就生产了 6000 台拖拉机。到1950年,全市的机械制造等工业生产已完全恢复,产量超出战前水平的 30 % 以上。这体现了当时苏联(  )

A.

重视重工业的发展

B.

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型

C.

集体化进程的加快

D.

工业生产技术的领先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辽宁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初,印度进口自行车的主要购买群体是居住在印度的英国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印度人拥有了自行车,英国人便以骑车会让人汗流浃背和“不体面”为由,逐渐放弃了自行车而改为汽车出行。这反映出英国人的(  )

A.

时尚引领意识

B.

前瞻性科学思维

C.

保守主义思想

D.

殖民者优越心理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辽宁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如表可知,当时法国(  )

1840年法国最高纳税人职业表(纳税货币单位:法郎)

职业人数

0.5﹣0.6万

0.6﹣0.7万

0.7﹣0.8万

0.8﹣1.0万

1.0﹣1.5万

1.5万以上

土地所有者

147

94

41

50

32

13

高级官员

18

13

3

4

4

/

自由职业者

17

2

2

1

/

/

商人、银行家

10

16

4

9

5

1

工业家

10

6

3

4

2

1

A.

社会阶层固化

B.

工业化程度有限

C.

贫富差距扩大

D.

税收负担较沉重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辽宁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古时期,西欧司法审判中盛行“决斗裁判”和“神意裁判”。11世纪初,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城市中的商人开始选出仲裁人,并依据“萌芽性的商法”进行审判,逐渐形成了市民法庭。这反映出(  )

A.

城市崛起促进王权加强

B.

自由主义打破封建束缚

C.

新兴阶层冲击教会特权

D.

商业发展推动司法进步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辽宁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