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楚弓楚得”的典故出自《说苑•至公》。欧洲学者在17世纪用拉丁文给《论语》作注时,认为中国人心胸宽广、有君子之德,援引了这一典故,但将其中的“弓”换成了西方骑士惯用的“盾”。这说明(  )

A.

文献转译曲解原著价值立场

B.

文明交融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C.

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

D.

文化借鉴基于特定历史语境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海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

书院制度日趋完备

B.

雕版印刷相当普及

C.

崇文兴教渐成风尚

D.

文化重心已经南移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海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图)。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  )

(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

A.

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

C.

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

D.

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海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军事理论的形成

B.

生产方式的变革

C.

政治制度的演进

D.

地形地势的利用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海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陆皓东(1868-1895),生于广东香山的一个商人家庭。他明辨事理、刚强不屈,自幼与孙中山交好。1883年,孙中山自檀香山回国,两人交往更加密切,陆皓东接受了许多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1890年,陆皓东自上海南下,往返于香港、广州,探求革命救国途径。1893年,他与孙中山等人在广州筹划创设革命组织,决定以"驱逐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1895年,兴中会总部在香港成立,开始策划武装起义,计划袭取广州为革命根据地。陆皓东亲自绘制了起义所用的军旗,并在广州协助指挥调度。后起义计划泄密,陆皓东为销毁革命党人名册而未能及时撒离,在指挥机关被捕。面对清朝官吏的严刑审讯;他坚贞不屈,慷慨陈词:"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遂英勇就义。

--摘编自李新等主编《中华民国史·人物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皓东走上革命救国道路的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陆皓东在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功绩。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综合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彩瓷-般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明代最著名的彩瓷属于釉下彩,清代出现了粉彩珐琅彩。等新型的釉上彩彩瓷。珐琅器制作技术约在元代从西亚传入,明清时期的珐琅器在制作过程中吸收了中国青铜器、瓷器工艺的一些制作特点,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工艺品。清代出现了画珐琅、錾胎珐琅等新型产品,不少还绘有西方神话故事。到了18世纪,通过日益频繁的中外贸易,中国商品尤其是工艺品被不断输往欧洲。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17-18世纪,以中国商品为代表的亚洲奢侈品涌入欧洲,很多欧洲贵族和富裕家庭以使用中国产品和效仿中国生活习俗为时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英国的制造商和工匠们积极寻求仿制东方奢侈品的方法,他们对来自亚洲的商品进行研究,吸收其特点并加以改造,进而制造出了全新的、为市场所追捧的、具有英国风格的产品,白棉布印花工、制陶工和油漆匠是其中最具活力的创新群体。这类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至于新消费品已然成为不列颠的代名词。从18世纪后半期开始,一股"盎格鲁热"出现了,这是一波针对英国新式商品的热潮。

--摘编自【英】马克辛.伯格《奢侈与逸乐:18世纪英国的物质世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珐琅彩瓷生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后半期英国"新式商品"的形成过程,并分析盎格鲁热"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近代史上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现象,谈谈你的认知。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共33处,包括古田会议会址(图4)和中共七大会址(图5,属于延安革命遺址的一部分)。

有学者阐述古田会议会址的入选理由: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重申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强调了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从而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古田会议在我党我军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七大会址的入选理由,并简述革命遗址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意义。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9年,苏联一官方媒体评论道:"资本主义正在把人类社会推向生态灾难。……唯有社会主义团结、人道的社会关系,才能使自然与人类社会真正和谐共处。"这主要反映了该时期

A.

苏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B.

资本主义国家存在严重的生态危机

C.

生态环境成为冷战竞争的宣传话题

D.

环境保护成效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3为1949年2月美国报纸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日本被描绘成"还没有能力独立行走"的发条玩具男孩形象。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A.

日本成为美国争霸的工具

B.

日美两国关系趋于正常化

C.

美国社会对日本人的嘲讽

D.

美国对日本的扶植和控制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4年,美国某公司推出一则主题为"给非洲带去文明"的香皂广告。此后近30年间,该公司的广告经常宣称,使用其香皂可以让非洲人皮肤变白,变得文明。同时期,法国和希腊的老牌香皂公司也声称其产品能"让黑人变白"。这主要体现了西方

A.

推广欧美生活方式

B.

存在着固有的种族偏见

C.

重视争夺非洲市场

D.

旨在推动非洲文明进步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60年代,英语逐渐取代荷兰语,成为日本知识分子使用的主要西方语言。1867年后,日本对词典的编纂渐趋重视,出版了大批高质量的英日、法日、俄日、德日等词典。这表明,日本向西方的学习

A.

以文化交流为主要途径,

B.

以外语学习为重要内容

C.

受到了欧洲列强的牵制

D.

着眼于吸收各国的长处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8-9世纪,阿拉伯人大规模地将其他文明的古代文献翻译成阿拉伯语。到了14世纪,其中的一些文献已陆续传到欧洲。这为.

A.

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

B.

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C.

启蒙运动提供了依据

D.

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古罗马驶书记载,公元前5世纪,三名罗马使者被派去雅典以熟悉其制度和风俗,并了解其他希腊城邦的法律。他们抄录了"梭伦法",回国后参与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一记载反映了

A.

希腊各城邦文化的优越

B.

罗马法的包容特征

C.

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

D.

十二铜表法的来源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3-1978年,在我国对外引进的成交金额中,用于成套设备的占80%以上。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多引进制造技术和专利"的方针。这一转变旨在

A.

调整进口商品结构

B.

拓展对外开放的合作领域

C.

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D.

提升国有企业的制造能力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