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A. | 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 B. | 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
C. | 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 D. | 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
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年份 |
佃农(%) |
半佃农(%) |
自耕农(%) |
1935年 |
29 |
24 |
47 |
1936年 |
30 |
24 |
46 |
1937年 |
37 |
26 |
37 |
1938年 |
38 |
27 |
35 |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 |
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 |
B. |
生产结构的调整 |
C. |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
D. |
土地兼并的趋势 |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一一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49年,阿登纳就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采访时,发表了著名的“破冰解冻”讲话:“我决心要以法德关系作为我的政策的一个基点……和法国的友谊将成为我们政策的一个基点,因为它是我们政策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他的推动下,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先后形成。
——摘编自新华网《史海回眸:阿登纳戴高乐实现法德和解》
材料三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 家政治生活中继承了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为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趋势是什么?这种趋势产生了什么影响?请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下图反映了1927~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员 |
B.共产党坚持在中心城市开展武装斗争 |
C.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
D.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民主政治的建立,充满了斗争和妥协,体现出政治家的睿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法国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的原因。材料二中“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民主政治”的经济因素。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但近年已有人对这场“大妥协”做出不同的评价。如学者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料料四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南方提出妥协的积极意义。概括材料四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民国某年12月15日,在清华大学工字厅召开了清华教授会临时会议,朱自清、闻一多等教授共同起草了一份《宣言》,宣言中说:“夫统一之局,成之甚难,而毁之甚易,辛亥迄今二十余年,始有今日之局。此局一坏,恐世界大势断不容我再有统一之机会。此次之叛变,假抗日之美名,召亡国之实祸,破坏统一,罪恶昭著,凡我国人应共弃之。除电请国民政府迅予讨伐外,尚望全国人士一致主张,国家幸甚。”宣言中声讨的是
A.西安事变 | B.伪满洲国的成立 | C.皖南事变 | D.福建事变 |
材料一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的留学生之多,达到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他们成功地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有人想学俄国。这就是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况。
——摘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从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到现在,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重点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从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党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团结了广大的劳动人民,执行了这个用乡村包围城市的方针,历史已经证明这个方针是完全必要,完全正确并且是成功的。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中国共产党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作为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同时,也要求中国共产党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与共产党合作的小资产阶级和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它们的知识分子和政治派别,以便共同打倒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从而创造条件使中国有可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摘自胡乔木《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请回答:
(1)材料一“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反映了哪一派政治人物主张?
(2)材料二中造成“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局面的教训是什么?
(3)参考材料三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6分 任答三点即可)
(4)比较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不同历史时期几种政治力量所走的解决中国问题的路径。
下表选项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 项 |
史 实 |
结 论 |
A |
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 |
B |
毛泽东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
C |
国民政府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 汉等四大会战 |
国民政府的军队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 义侵略的开始 |
D |
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
实现了和平民主建国的目标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第三天,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宣言中认为,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根本原因在于:“苏联无产阶级专政日益强固,社会主义建设得到空前的胜利,五年计划立刻就要完成,这对于帝国主义非常不利……现在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占领中国东三省,不过帝国主义进攻苏联计划之更进一步的实现。……外国帝国主义看着中国国民党军阀已经不能消灭革命,看着他在中国的走狗军阀、国民党等已经不能随心所欲的替它保护并扩张对华掠夺的利益,因此便直接占领满洲中国领土。满洲事变便是最明显的表现。……
九一八事变,其实是日本帝国主义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特别是其军国主义者长期以来必欲独霸中国满蒙的侵略野心膨胀的必然结果。尽管对于这种以武力夺取满蒙的方式,日本此时政界及军界内部还有不同意见,但在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党的势力和影响逐渐深入东北的情况下,坚持把满蒙看成是日本的生命线,大肆渲染满蒙的重要性,不惜为控制满蒙动用武力的收到军国主义影响的众多日本军人,发动这一事变至多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评材料中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1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8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8分)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 B.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
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报,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和平建国问题 | B.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
C.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 D.与各民主党派合作 |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 |
B.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
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
D.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会址——革命圣地延安 |
毛泽东的诗词描述了中国革命各个发展时期的历史画面。下列诗词与右图历史事件相对应的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
D.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