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表明作者
A.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B.客观认识了当时中国社会现实 |
C.强调城乡结合的均衡发展革命 |
D.实际否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
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斗争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
A.2处 | B.3处 | C.4处 | D.5处 |
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毛泽东写这首词时正值
A.工农革命军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B.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C.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
D.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下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重大史实。这一过程
时间 |
1931年11月 |
1934年10月 |
1935年10月 |
1937年9月 |
主要 史实 |
成立于江西瑞金 |
撤离江西苏区 |
转移至陕甘苏区 |
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
A.伴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演变
B.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对峙—合作的历程
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
D.反映了中共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
A.①③④②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②④ | D.①④③② |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B.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
D.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
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
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A.1921年和1922年 |
B.1937年和1938年 |
C.1927年和1928年 |
D.1949年和1950年 |
根据下图面的纸币蕴含的历史信息,推测其最可能流通于
A.20 年代初的苏俄 |
B.大革命时期的广州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根据地 |
D.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 |
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 | B.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 |
C.抗日战争的爆发 | D.解放战争的胜利 |
下表反映了民主主义革命四个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1927—1937年处应填写( )
A.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C.坚持和平,民主建国 |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共产党人这时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他们从民众中取得力量,并通过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贫苦农民那里得到支持。”材料中的“这时”应指(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A.南昌起义 | B.五四运动 |
C.八七会议 | D.井冈山根据地创建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