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1927年3月25日《国民日报》关于安庆“三二三”反革命事件的报道。对这一事件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A.国共两党公开决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
B.中共隐忍妥协,力保北伐战争取得胜利 |
C.中共仍坚持“左”倾路线,导致革命失败 |
D.国民党全面抛弃新三民主义,叛变革命 |
2011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肯定。但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这体现了作者的( )
A.文明史观 | B.整体史观 |
C.革命史观 | D.唯物史观 |
1929年至1932年春,中央根据地流传一首民谣:“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公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首民谣体现了苏区干部( )
A.廉洁奉公、密切联系群众 | B.惩治腐败、崇尚廉洁 |
C.艰苦奋斗、建立政权 | D.从严治党、加强监督 |
中共中央驻地曾有多次转移,某同学探究这一专题时得出了以下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A.从上海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B.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抗日战争向解放战争转变 |
C.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 |
D.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 |
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 |
B.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 |
C.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挺进大别山 |
D.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 |
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 |
D.中国革命也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
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
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 |
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
“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是指( )
A.无产阶级革命 | B.农村包围城市 |
C.国共第一次合作 | D.开展工人运动 |
下图是《农民画报》第一期封面,漫画中题词“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从中可得知当时
A.辛亥革命爆发 | B.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
C.国民党围剿苏区红军 | D.解放战争爆发 |
1927年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
A.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 | B.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 |
C.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 | D.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 |
“十月十日的黄昏,我们的队伍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帽子、衣服、布草鞋、绑带、皮带,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都是我们苏维埃工厂制造的,出发以前才发来的新家伙。”材料中“我们的队伍”
A.出师北伐 | B.开始长征 |
C.奔赴抗日前线 | D.挺进大别山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
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
B |
“一国两制”的方针 |
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
C |
《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 |
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
D |
1982年宪法的颁布 |
中国进入了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
历史地图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从图1到图2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革命中心:从北方到南方 |
B.政权性质:从抗日民主政权到工农民主政权 |
C.革命性质:从国内革命战争到民族解放战争 |
D.军队名称:从国民革命军到工农红军 |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 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
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1921年中共的诞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
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