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中共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在革命面临危机的背景下被迫转移的 |
B.经历了一个先实践后理论的认识过程 |
C.使党的民主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 |
D.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
右图是江泽民同志参观某一纪念馆时的题词。你认为这一题词应该出现在
A.井冈山纪念馆 | B.南昌起义纪念馆 |
C.遵义会议纪念馆 | D.秋收起义纪念馆 |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领导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 B.井冈山会师 | C.第五次反“围剿” | D.长征 |
第四套人民币l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在中国革命史上,在此地区
A.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C.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D.开创了第一个抗日革命根据地 |
下列有关遵义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B.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D.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 |
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其中影响最深远的举措是( )
A.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C.决定放弃长沙的计划 | D.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
在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政府所有,交农民使用。1929年在《兴国土地法》中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随后规定“田地归耕种的农民所有”,毛泽东屡次修改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
A.探索适应当时形势的土地政策 | B.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
C.纠正土地革命中的“左”“右”倾错误 | D.调动农民对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内容有所变化,其主要依据有( )
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革命对象和具体任务的变化 ④主要革命力量的变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③ |
右图是《会宁会师》的油画,下列对这张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片描绘的事件发生于1935年10月
②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
③它反映了红一、红二方面军迎接红四方面军的情景
④它是中国革命旧局面的结束和新局面开始的重要表现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④ |
“大革命失败了,现实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上了残酷的一课。”(大型电视记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国共产党从“残酷的一课”中学习到
A.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 | B.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
C.把反帝斗争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 | D.注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
右图是一历史爱好者在贵州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为这幅照片选择一个主题词,你会选择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
C.革命圣地延安精神 | D.抗战胜利举国欢庆 |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能够说明这一点的实践是
①俄国十月革命
②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③我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④我国“一国两制”的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运用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一项决议中说:“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区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和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力,绝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上述材料
A.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必然趋势 |
B.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状况 |
C.制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的正确策略方针 |
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思想方法 |
中国共产党把变革土地制度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主要是为了
①实现土地国有,建立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基础
②满足农民土地需求,调动其革命积极性
③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④为革命战争提供经济保障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八七会议提出的总方针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新的出路”是指
A.领导秋收起义 | B.夺取大城市,建立革命政权 |
C.清除党内右倾错误 | D.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