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 B.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 D.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
由中央电视台组织的“红色之旅”正在行进中。他们从江西出发,途经贵州遵义等地,最终将到达陕北。这一活动是为了纪念( )
A.武昌起义 | B.红军长征 |
C.百团大战 | D.延安保卫战 |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同时还是文学家、艺术家。下列诗句中含有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B.“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
C.“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中国最早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海外的留学生群体,还有一部分海外华侨和会党,与当时中国的普通民众没有太大的关系,更谈不上“主义”深入底层老百姓的问题。中国革命最终还是从“精英革命”
转向了开始重视深入民众的“平民革命”,开始指的是( )
A.国民革命运动 | B.南昌起义 | C.井冈山革命道路开辟 | D.抗日战争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段祺瑞后半生的主要经历:
1912年初,领衔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通电,迫使清帝退位。后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
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时,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
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辞职赴西山养病。袁世凯洪宪帝制时,表示反对。袁世凯死后,继续任总理。成为北洋政府派系内的皖系领袖。
1917年,与大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祺瑞誓师镇压。
1918年徐世昌当选为大总统,段祺瑞宣布下野,在幕后操纵政权。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锟,请段祺瑞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国家元首)。
1926年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9日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
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
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段临终遗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摘编自好搜百科
(1)段祺瑞与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一样具有复杂的多面性,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
(2)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
蒋介石在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党员大会上,要求全国人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其发言针对的是
A.九一八事变 | B.七七事变 | C.八一三事变 | D.皖南事变 |
79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与这两件事件有关的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下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重大史实。这一过程
时间 |
1931年11月 |
1934年10月 |
1935年10月 |
1937年9月 |
主要 史实 |
成立于江西瑞金 |
撤离江西苏区 |
转移至陕甘苏区 |
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
A.伴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演变
B.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对峙—合作的历程
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
D.反映了中共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总结部队工作经验,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三大纪律的内容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由此可见新式军队与旧式军队的根本区别是( )
A.代表工农利益 | B.战斗力强 |
C.服从指挥 | D.注重战术 |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下列事件的革命模式与此思想相悖的是( )
A.北伐战争 | B.南昌起义 |
C.秋收起义 |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朱德在民主革命时期曾作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诗反映的历史情形出现于( )
A.北伐时期 | B.长征时期 |
C.全面抗战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功探索
③摆脱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
④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表明作者( )
A.是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发展 |
B.客观认识了当时中国社会现实 |
C.强调城市与农村革命的均衡发展 |
D.实际否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