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与这两件事件有关的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中“远征”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带来的危害 | B.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C.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不够强大 | D.王明分裂党中央的结果 |
1927年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 )
A.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 |
B.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 |
C.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 |
D.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 |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下列哪一史实不能论证“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观点
A.袁世凯称帝 | B.张勋复辟 |
C.北洋军阀割据 | D.汪精卫建伪政府 |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这段论述的时代背景是( )
A.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
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大“围剿”,根据地得到巩固 |
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到普及,全国各地已建立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
D.在北伐战争影响下,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开展 |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
下图是一份信函,对此信函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此信函写于国共对峙时期 |
B.“紧急会议”指的是“八七会议” |
C.“暴动计划”基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D.“贺、叶军队”是指南昌起义部队 |
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孙科、宋子文、毛泽东、董必武、吴玉章、何香凝、唐生智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他们在这里共作出200多项重要决议,内容涉及整顿交通、金融,处理劳资纠纷,惩治土豪劣绅等。“这个政府”是指
A.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 B.南京临时政府 |
C.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 D.武汉国民政府 |
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
D.决定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民国二十六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与该决议颁布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红军长征,战略转移 | B.国共决裂,反蒋抗日 |
C.国共对峙局面基本结束 | D.国共对峙,内战爆发 |
口号、宣言、论断的出现通常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以下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④③ | B.④②③① | C.②①④③ | D.②④①③ |
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并不是在封建社会母体中逐渐孕育并启动的,而是在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和侵略下,被迫中断自身历史的发展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而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材料说明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
A.外源性 |
B.地区差异性 |
C.艰巨性和不彻底性 |
D.殖民化与社会转型同步性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