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星星颗颗明,地上穷人数不清;要想过上好光景,跟上红军闹革命”。这是一首川陕地区的民歌,对于这首民歌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红军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②反映出底层民众对红军的认同与支持 ③强化了贫苦群众的革命精神,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 ④红军推行土地改革,得到广大根据地农民的拥护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着重解决的问题是
A.组织路线问题 | B.军事路线问题 |
C.思想路线问题 | D.革命纲领问题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了 ( )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了新生 | D.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 |
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这里的“起义”指的是
A.南昌起义 | B.武昌起义 | C.广州起义 | D.秋收起义 |
袁世凯统治时期的中央政权,其实质是
A.民族资产阶级的共和制政权 B.大地主阶级的专制集权
C.封建军阀集团的独裁政权 C.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联合专制
1928年2月,刘少奇针对革命潮流是高涨还是低落的问题说:“依乡村来看是高涨的,依城市看是低落的趋势。”这一判断
A.正确,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
B.不正确,乡村、城市的革命都处于高潮 |
C.正确,当时的城市没有出现工人运动 |
D.不正确,当时农村还没有建立革命根据地 |
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贵州遵义、河北西柏坡都是重要的革命圣地,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 )
A.井冈山→八七会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 |
B.延安→中共“七大”→中共找到了革命的道路 |
C.遵义→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问题 |
D.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下图是某学生总结的中国近代各阶级的救国从开始到发生变化的探索历程,其中表明对时间概念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农民阶级 | B.地主阶级 |
C.资产阶级 | D.无产阶级 |
毛泽东是公认的诗词大家。如果为“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加上合适的标题,正确的是
A.《菩萨蛮·重上井冈山》 | B.《西江月·秋收起义》 |
C.《水调歌头·游泳》 | D.《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某同学在图书馆发现了一份“中国共产党为辛亥革命纪念告民众书”,但并未标明文献是哪一年发表,于是他和几个同学为确定文献发表时间进行了研究与讨论,有一位同学认为凭文献中“推翻南京北京武汉广州等一切反动的政府!”的口号,可以断定文献发表时间。据此你认为这一文献发表于 ( )
A.1924年 | B.1927年 | C.1937年 | D.1949年 |
下列各组内容之间属于直接因果关系的有①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爆发②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③袁世凯复辟帝制——北伐战争④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长征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井冈山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陆定一语),其英雄的业绩与壮丽的山河交相辉映,构成得天独厚的特色风光。井冈山“历史红”的最主要依据是( )
A.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
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斗争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
A.2处 | B.3处 | C.4处 | D.5处 |
下文摘自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电文:“……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已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广西首当其冲……”电文中的“匪”是指 ( )
A.太平军 | B.北伐军 | C.工农红军 | D.新四军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