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民国史》写到:“当共产党出发长征时,亚朋德和A.J.比林汉(外国传教士)考察了共产党原先统治过的地区。在那里他们发现农民们喜欢的是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当时农民们喜欢共产党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打败了国民党“围剿” B.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C.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利益 D.国民党对日妥协投降
红军长征的根本原因是( )
A.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
C.年幼的中共犯了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 |
B.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挺进大别山 |
C.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 |
D.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 |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这段论述的时代背景是( )
A.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
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大“围剿”,根据地得到巩固 |
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到普及,全国各地已建立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
D.在北伐战争影响下,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开展 |
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这反映出
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
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 |
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 |
D.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
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在中国革命史上,在此地区
A.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
B.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开始由城市转向农村 |
C.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D.开创了第一个抗日革命根据地 |
1927—1930年红军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中,势力发展到长江以北的是:
A.赣南闽西根据地 | B.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
C.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 D.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的条件不包括: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 B.革命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 |
C.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D.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
1931年9月19日,北平部分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也提出“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这说明( )
A.日本侵华使民族矛盾激化 | 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 |
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接受 | D.国共内战受到一定遏制 |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这句话是对井冈山特点的高度概括。下列“红”事件发生在井冈山的是
A.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 | B.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
C.彭德怀建立湘赣革命根据地 | D.粉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 |
“大革命失败了,现实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上了残酷的一课。”(大型电视记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国共产党从“残酷的一课”中学习到( )
A.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 | B.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
C.把反帝斗争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 | D.注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
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说:“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 )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B.他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下表是部分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据表可推理的是( )
A.第一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道路的开辟 |
B.第二次增长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C.第一次下降主要说 明了“左”倾错误的危害 |
D.第二次下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的 |
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孙科、宋子文、毛泽东、董必武、吴玉章、何香凝、唐生智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他们在这里共作出200多项重要决议,内容涉及整顿交通、金融,处理劳资纠纷,惩治土豪劣绅等。“这个政府”是指
A.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 B.南京临时政府 |
C.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 D.武汉国民政府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