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A.节度使 | B.布政使 |
C.三司使 | D.枢密使 |
“禁夜”是古代的一种政策。《太平广记》载,晚唐诗人温庭筠就曾因“醉而犯夜,为虞侯所系,败面折齿”。宋代解除这一禁令的举措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 |
C.保证了政府的基本财政收入 | D.引发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
美国学者施坚雅对中国古代城市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史进行了研究,认为从8世纪后半期至南宋时期,发生了“中世纪城市革命”。下面选项与这一观点一致的是
①官市组织衰落,终至瓦解 ②坊市分隔制度淡出历史
③晋商崛起,众建会馆 ④商业都会和政治中心各领风骚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 )
A.汉朝 | B.唐朝 |
C.明朝 | D.清朝 |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直接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材料中的“内外诸司”是指( )
①丞相 ②六部
③内阁 ④三司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宋敏求《长安志》说:“(长安城)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也有人感慨长安城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一现象反映出唐都长安( )
A.城市布局整齐 | B.城市规模过大 |
C.城市功能单一 | D.经济政策抑商 |
雍正皇帝在山西巡抚刘与义上奏的折子上批道:“山西人,第一类是经商的,第二类是务农的,第三类是谋入营伍,至中材以下方便之读书入仕,其俗殊属可笑。”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山西人非常重视商业
②雍正皇帝信奉“重农抑商”政策
③当时山西人已经厌倦读书入仕
A.①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②③ |
“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右图)俞大娘的巨舟冠绝一时,为时人称道。关于俞大娘航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俞大娘航船出现于唐代 |
B.航船上可能载有邢窑的白瓷 |
C.航船所经之路可以随时见到客舍、车坊等辅助性营业场所 |
D.船上所带货币主要是纸币交子 |
《梦粱录》记载:“……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与晓市不断出现,时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一百二十万,城内极其繁华,被称为东南第一州。”该材料 ( )
A.表明当时商业化市镇已经普遍兴起 | B.说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
C.是宋解除市的时空限制的直接证据 | D.表明此时杭州的商业化职能已经增强 |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 B. |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
C. |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 D. | 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 | 皇权渐趋衰落 | B. | 君主集权加强 |
C. | 内阁取代六部 | D. | 首辅权力失控 |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 |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 B. |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
C. |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 D. |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 | 秦朝御史大夫 | B. | 汉朝丞相 |
C. | 唐朝六部尚书 | D. | 明朝内阁大学士 |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 | 君主专制被颠覆 | B. |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
C. | 君权至上的后果 | D. |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