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 简答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大诰》(明朝法律,内容为严惩官员犯罪的具体案例),连科举也要考试《大诰》……但朱元璋死后,《大诰》即被臣民所遗忘。
——《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年有德者,率精壮拿赴京来。
——《大诰》
材料三 (明)太祖严于吏治,凡守令(大守、县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剥皮实草。法令森严,百职厘举。……是可知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四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极力主张“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用重典惩治“奸顽”。他颁布了《大明律》,加强了对主守官吏凭借职权侵吞国家各项钱粮之类贪污犯罪的惩罚。┅┅同时规定:“凡监临官吏挟势求索借贷所部内财物者,并计赃准不枉法论,强取者准枉法论,财物给主”。┅┅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的贪污行为,明律规定“并赃论罪”,并于犯官右小臂刺“盗官钱(粮)”字样,耻辱终身,赃四十贯处斩。┅┅为了对贪官形成更大的威慑力量,明太祖下令各州县设立“皮场庙”,在众人围观之下活剥贪官的皮,然后实之以草,制成人皮草袋悬挂在官府门前,以示替戒。
——《明清帝王与反腐败斗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朱元璋惩治贪官的主要措施。概括上述措施体现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惩治贪官的结果?分析明代吏治腐败的根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岳忠武王祠》(明 · 于谦)
材料二 人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个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
他从小满怀以身许国的志向,经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他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没有贪过污、受过贿,虽然生活并不宽裕,却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力,在贫寒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操守。
他不畏惧困难和风险,在国家最为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承担天下兴亡。
他是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一生的。
——摘抄自石悦的《明朝那些事儿》
(1)材料一中的《岳忠武王祠》一诗表明了于谦怎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于谦创作该诗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中的作者是怎样评价于谦的?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于谦的优良品质对后世的影响或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旧唐书·列传第六十八》记载:“炎因奏对,恳言其弊,乃请作两税法,以一其名,曰: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
——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
材料二 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清丈全国土地的基础上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应令直省督、抚,将见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嗣后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但将实数另造清册具报。……山东布政使司所属州县卫所各项丁银,均摊入地粮内征收。
——《明经世文编》卷一八0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杨炎“两税法”的主要内容。(9分,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我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变化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户籍管理或人口迁移政策是不同时期时代特征的反映,户籍是国家统计人口的重要渠道,迁徙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平与正义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里中钱粮、差役、公务,俱有专人督责。”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外出,出门须持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
——中、国全史
材料二  1662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凡擅自变更住所之人,都应被迁回其法定住所所在地的教区。1795年和1 846年的贫民迁移法实际上已经取消了对劳动力迁徒的限制。
——丰华琴:《英国工业化时期的济贫政策与人口迁移运动》
材料三  1958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
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全面放宽大中小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大中小城市。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材料二中英国人口管理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为什么要取消对劳动力迁徙的限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分别指出我国50年代“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和近年来放宽农村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人口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材料:明中叶后期,玉米、番薯自海外传入我国。它们不但高产,而且不与稻、麦争地,加之栽种培植极易,清朝时在我国普遍种植。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将人头税纳入田地税中征收,人头税取消。大量隐匿人口得以上报和统计,也刺激了人口的大量生产。乾隆帝说“百余年太平天下,休养生息。天下户口之数,视昔多至十余倍。以一人耕种而供十数人之食,盖藏已不能如前充裕。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晚清学者汪士铎指出,由于“人多之害,山顶已殖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
——摘编自陈权清《清代人口的增长与危机》
清朝前期(1644年─1840年)是我国古代人口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阅读材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两幅图中两项关于汉代和明代都城平面布局制度的特点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两幅图中两项关于汉代和明代都城平面布局制度的特点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相权变化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居正(1525—1582年)于明神宗万历年间,连续10年担任内阁首辅,期间他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整顿。尤其在内政方面,他上疏请行,提出著名的考成法,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 在他的奏书中有如下两条:
其一,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其二,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违罪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上述做法改变了过去三年考察一次地方官、六年考察一次京官的规定,把考察官吏与限时办结事务相结合,并依事务办理情况追究责任人。
——摘编自《张居正传》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考成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考成法”的主要作用及对今天廉政建设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3)分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原因?
(4)比较材料三、四斯塔夫里阿诺斯和内藤湖南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艾德荣教授认为应该区分两种工业革命,一种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另一种是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宋代与1750-1850年的英国属于前一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商业性质的城市化,交通系统逐渐发达,商品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支撑市场的组织开始发展。 ——艾德荣《重新定义工业革命:宋代与英国》
材料二  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分别列举宋代与1750—1850年英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如何理解宋代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请以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4年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戚继光抗倭与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有什么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举明朝和清初的民族英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述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题:“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1)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2)诗中的“此河”全长有多少?地位如何?
(3)请写出“此河”的三点四段分别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