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部反映宋朝时期历史的电视剧中先后出现了以下几个情节,其中明显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倭寇娼獗导致政府下令实行“海禁” |
B.一商人在戌时与朋友逛市场 |
C.高转筒车正用于灌溉田间的庄稼 |
D.海外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 |
“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清朝时则在广州设置‘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以下是对这句话的概括,其中恰当的是
A.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 B.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
C.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不断萎缩 | D.中国古代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 |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的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
C.使农业缺乏市场 |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这表明( )
A.经商可以迅速致富 | B.当时已经形成地区性的商帮 |
C.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推测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
B.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人的重要来源 |
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
“草市”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的记载,如果将“草”理解为草率、粗略的话,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政府的行政管理缺位 | B.属于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
C.有别于城内正规的“市” | D.主要设于城郊临时贸易之处 |
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
①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了
②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
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③④ |
《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 )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 B.明朝宰相虽有其名却无其实 |
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 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还记载: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 )
A.民族资产阶级垄断了商业活动 |
B.外资与华资竞争共生关系 |
C.西方在华商品输出都靠中国人经营 |
D.中国商人在本国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 |
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
史学研究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
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 |
B |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人中国的白银计7000吨或10000吨 |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
C |
古希腊考古发现有一些笔迹相同的陶片上刻有同一个人的名字 |
陶片放逐法是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
D |
明朝实施“海禁”政策 |
是中国难以推进工业化的根本原因 |
1876 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
有学者把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的经济称之为“纯粹的自然经济’,而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则是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湘”。这里的“新型经济”是( )
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
C.发达繁荣的宋元商品经济 | D.农村中雇佣关系的产生 |
《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逡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 |
B.“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 |
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
D.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