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高中历史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这种新现象对当时思想界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强调“重义轻利 B.提出“工商皆本”
C.主张“经世致用” D.批判君主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货币名称历经变化,秦称半两钱,汉称五铢钱(二十四铢为一两),唐朝时称“开元通宝”(意取流通的宝货),改变了以重量为币名的传统,唐以后历代的铜钱都称为“通宝”、“元宝”。据此分析,唐朝“开元通宝”的流通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B.商品经济发展、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C.铸币权开始收归国有
D.货币被视为财富的观念已明显增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至于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中国经济扩张的基本原因,则应该从城市市民阶级的发展和内地需求中去寻找。”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

A.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国内需求增长
B.说明宋代对外贸易极少
C.市民阶层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扩张
D.材料中经济扩张主要指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席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生活习俗改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 B.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
C.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D.“海禁”政策带来消极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来源: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Ⅱ卷)历史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洲际国界,却无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粉的追捧热潮。这说明(  )

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 B.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
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
材料一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1)据材料一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 ?  这一“海路”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对外政策?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材料反映了清代在康乾以后(   )

A.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B.海禁松弛仍有诸多限制
C.官府垄断外贸 D.正缓慢走向对外开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会流动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它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群体从一个社会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官僚集权社会的精英,主要是由地主、士绅与官僚这三个阶层角色构成的……自隋唐以来迄至近代,传统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上述这三个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相对频繁的横向流动”。
——著名史学家萧功秦
材料二 史学家王乃耀提出英国自16世纪 “封建贵族阶级在来势猛烈的圈地运动中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大贵族日趋没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在18世纪期间,就整个世纪平均数而言,大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加入了无产阶级,……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宋时期社会流动的原因和表现。并说明宋代的社会流动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16~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英国社会流动的原因。
(3)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谈谈你对社会阶层流动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货币名称历经变化,秦称半两钱,汉称五铢钱(二十四铢为一两),唐朝时称“开元通宝”(意取流通的宝货),改变了以重量为币名的传统,唐以后历代的铜钱都称为“通宝”、“元宝”。据此分析,唐朝“开元通宝”的流通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B.商品经济发展、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C.铸币权开始收归国有
D.货币被视为财富的观念已明显增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会要》记载“天下诸郡……有田宅产业……先己亲邻买卖。”这实质上反映了唐代(   )

A.注重邻里之间和谐人际关系
B.对商业发展实行严格的限制
C.田宅产业只能卖给亲戚邻居
D.坊市限制的规定已有所松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阅世篇》载:“(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挟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充分反映了
①明末上海商业的发达
②当时入市的富商巨贾拥有雄厚资金
③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中介机构
④商人的地位贵如王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