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与元王冕的《墨梅图》颇有相通之处。两者所体现的认识论与艺术手法的相同之处分别是(   )

A.格物致知、浪漫主义 B.反省内心、变化万端
C.知行合一、写实主义 D.格物致知、托物言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提出“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以此倡导(   )

A.人性本善 B.人们自觉遵守儒家伦理
C.格物致知 D.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主张,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关的思想理论,逐渐融合。“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观点说的是

A.佛教与道教的调和 B.儒学与道教的调和
C.三教的调和 D.儒学与佛教的调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A.克己复礼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这位思想家是   (  )

A.老子 B.李贽 C.朱熹 D.王阳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始信心非明镜台,须知明镜亦尘埃;人人有个圆圈在,莫向蒲团坐死灰。”该诗反映了(    )

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B.朱熹的“理学”
C.王阳明的“心学” D.王夫之的“理在气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理学 (    )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C.吸收佛教、道教思想阐释儒学 D.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 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晋时期,佛教成为豪门世族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而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从唯物主义观点展开了反对佛教唯心主义的斗争。隋唐时期佛教更加发展,而以韩愈为代表的中小地主学者举起了排佛的旗帜。材料表明(    )

A.阶级斗争是推动思想进步的根本原因
B.思想领域的斗争是社会矛盾的反映
C.唯心主义思想一直占据官方统治地位
D.唯物与唯心之争推动社会思想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

A.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B.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D.破坏传统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世界万物的本原 B.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C.社会发展的规律 D.人的情感感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材料的“□□”指的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