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王制》中记载周代命卿制度说:“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对材料中的“卿命于天子”的准确理解是( )
A.周天子通过“命卿”,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
B.天子所命之“卿”的地位高于天子分封的诸侯的地位 |
C.周天子通过“命卿”,加强了中央集权 |
D.“命卿”说明诸侯国的官员任命由天子决定 |
《吕氏春秋•慎势》:“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
C.消除社会动乱,强化君主专制 |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稳定统治秩序 |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诸侯国 |
与王室关系 |
地理位置 |
晋 |
姬姓贵族 |
山西 |
卫 |
姬姓贵族 |
河北南部和北部 |
鲁 |
姬姓贵族 |
山东南部 |
齐 |
功臣 |
山东北部一带 |
燕 |
姬姓贵族 |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
①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统治 |
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周王权 |
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
D.通过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 B.皇帝制 | C.分封制 | D.郡县制 |
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 )
A.社会经济形态 | B.地方行政组织 |
C.专制集权的程度 | D.生产力的发展阶段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 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 |
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
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 )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
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 |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
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 |
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
关于分封制,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统辖关系 |
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 |
C.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 |
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
下列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卢龙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孤竹国是商汤灭夏后所封的诸侯国。西周时期,孤竹国归属周朝,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 )
A.定期朝见周天子 |
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 |
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 |
D.周天子承认孤竹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 |
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
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各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或汉居住的地位和建立的国家。《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材料中“中国”指的是( )
A.内陆地区 | B.周天子的直辖区 |
C.中原地区 | D.华夏族的诸侯国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