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的文献《礼记·王制》和《礼器》中记载有“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士一”的庙祧制度,这一制度的建设有利于( )
A.保证宗族的番衍 | B.巩固宗法等级制度 |
C.完善祭祀仪式 | D.消除贵族之间争斗 |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A.老三 | B.老四 | C.老大 | D.老二 |
《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
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
“夏、商、周(公元前2700—公元前256年)时期,统治者是一个世系首领,其权力来自祖先的世代相传和部分地牺牲祭祀的帮助下与祖先通灵的巫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王权与神权的结合是其政治特点 |
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高度集中 |
C.政治结构的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
D.祭祀祖先是为了巩固最高权力 |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血缘色彩 |
B.这一制度有利于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 |
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
D.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 B.“大小之官,悉由吏部” |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 D.“家族为经,家族为纬” |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 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
C.分封制和宗法制 | D.宗法制和郡县制 |
清明、端午、中秋节已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与这种渴望亲友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选项是( )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郡县制 | D.世袭制 |
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722—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33次,朝周王者3次。这实质上反映出( )
A.中原地区经济发达 | B.分封制已开始解体 |
C.三国霸主地位确立 | D.吴越文化的先进性 |
西周在开国分封的过程中,形成了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他们都是替周天子司牧一方的诸侯 |
B.不同爵位反映出了他们功勋的大小 |
C.西周分封与商朝分封有着本质不同 |
D.西周为维护统治而进行了层层分封 |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其中“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和“划时代的突破”分别是指
A.分封制、郡县制 | B.宗法制、郡县制 |
C.分封制、行省制 | D.郡县制、行省制 |
教育部要求各级学校于2010年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拜年内容为:一拜壮美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中华民族这种重视血缘亲情的文化传统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郡县制 | B.分封制 | C.宗法制 | D.内外服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