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高中历史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这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互相相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翁的参与程度 B.权力制约与平衡
C.全体市民的素质高低 D.有革命的彻底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雅典的陪审法庭的职能与下列哪些机关的职能类似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尚书合
C.唐王朝的尚书省 D.元朝的中书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今年是农历虎年,下图以“虎”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其中小篆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 D.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来源:高三调研卷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国之道,在于得民。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田垦税增,役众兵强,则所为而必之,所欲而必达。
——(明)《叶适集》卷二
材料二: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有大臣建议垦荒,康熙帝说:“条奏官每以垦田积谷为言,伊等均不识时务。今人民繁庶,食众田寡,出地尽行耕种,此外更有何应垦之田,为积谷之计耶?”
——据《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田,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这时,南北各地湖泊大多出现类似情况。
——据《清高宗实录》
回答:
(1)材料一认为明初提倡“民多”有哪些益处?作者看待问题的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康熙帝的言论反映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问题的看法。

来源:高考模拟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了“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来源:高考模拟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A.在西藏设立行省
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在西藏设立卫所
D.设置驻藏大臣
来源:西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来源: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末高三三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希腊的地理环境必然导致个人主义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C.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来源:湖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新石器革命”(指新石器时代农牧业的产生)的意义胜过“蒸汽革命”,你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

A.农牧业的出现对生产力的推动远远超过蒸汽机对生产力的推动
B.农牧业的出现是人类诞生的重要前提
C.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D.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国家的产生
来源:湖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民主思想家,其思想的进步因素中对构建近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A.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C.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D.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来源:浙江省余姚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问题也逐渐产生了,从而开始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早在殷商之时,中国就有了禁止在街道上倾倒垃圾的规定,并视其为犯罪;营仲则明确提出以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设置相应官吏;秦墓出土的《田律》是世界上最早的环境立法之一;北宋甚至以皇帝下诏的方式重申环境保护禁令,命令基层官吏捕拿违反禁令的人。   
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那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北宋对矿课控制较松,但仍禁止民间私自交易。这种做法,不仅保证了国家收入,也抑制了私人盲目开采。   
中国在史前,已设立治水官吏——司空;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成为“天府”的富庶源泉;汉以来,“朔方、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灌田”。
材料二:隋文帝、隋炀帝扩建长安与洛阳两京,穷极土木之工,大片砍伐森林。进入唐代,土木之兴依旧不止,经过唐玄宗40年的统治,曾经遍布森林的关中三辅地区几无可供砍伐的林木。到唐德宗年间,为修建神龙寺,同州山谷中的古松几乎被砍伐二空。至唐后期。北方高大成材的林木已寥寥。破坏高原植被,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满目疮痍,导致黄河频繁泛滥。吞灾加上人祸,使黄河流域经济渐趋衰落,等到安史之乱之后,田地荒芜,水利失修,人口大量死亡和南移,使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开始衰落,我国经济文化的中心也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
——引自《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中,经历了三次人口资源环境恶化:一是1958年,二是“文化大革命”,三是改革开放之初。
——引自《中国近代现代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四:1961年前后,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化工和工业燃烧重油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骤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5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约为8%,死亡10余万人。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因石油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被汞污染和富集了甲基汞的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死亡率达38%,汞中毒者迭283人,其中60余人死亡。1955一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痛川流域,因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和稻米,居民食用后中毒,1972年患病者达258人,死亡128人。
——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现代化及环境污染问题》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黄河泛滥的社会原因。
(3)比较材料三与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日两国环境污染的不同原因。
(4)根据对上述材料的剖析,我们都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来源:浙江省余姚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自古以来重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创新,下列举措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首创意义的有             
①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 ②汉武帝建立太学,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 
③洋务派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        ④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来源:浙江省余姚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汉时期和宋元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其共同影响是
①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进步,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②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国家强大,工农业发展,经济繁荣
④少数民族同汉族文化进一步交融,既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又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来源:浙江省余姚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