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高中历史

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强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来源: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A.以事件为中心 B.以人物为中心
C.以年代为中心 D.以制度为中心
来源:古代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竟其功的原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 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意义。
(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根据材料三分析其“未能全竟其功”的主要原因。
(3)材料四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与材料一、二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来源:江苏省姜堰中学2010届历史期中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国开始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有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江苏省姜堰中学2010届历史期中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国之道,在于得民。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田垦税增,役众兵强,则所为而必之,所欲而必达。
——(明)《叶适集》卷二
材料二: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有大臣建议垦荒,康熙帝说:“条奏官每以垦田积谷为言,伊等均不识时务。今人民繁庶,食众田寡,出地尽行耕种,此外更有何应垦之田,为积谷之计耶?”
——据《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田,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这时,南北各地湖泊大多出现类似情况。
——据《清高宗实录》
回答:
(1)材料一认为明初提倡“民多”有哪些益处?作者看待问题的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康熙帝的言论反映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问题的看法。

来源:高考模拟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来源: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来源: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来源: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来源: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来源: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A.由人治转向法治 B.深刻批判了封建制度
C.建立君主立宪制 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制
来源: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来源: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更趋实事求是的主要表现是      (   )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来源: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末清初,中国文化第一次遇到一种高势能的异质文化的挑战,这就是传教士输入的西学。此时的“西学”,主要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 B.资本主义代议制文献
C.启蒙运动中的主权在民思想 D.欧洲古典主义音乐
来源: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部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外传播文化 B.儒家的思想主张在欧洲曾得到推崇
C.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来源: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