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明代废丞相后,内阁首辅“预机务,出纳帝命,率遵祖宪,奉陈规诲,点简题奏,拟议批答,以被顾问”。与汉唐丞相不同,明代内阁首辅
①奉命拟旨,没有建议决定权
②可以封驳皇帝谕旨
③不能直接插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政务
④可以直接插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政务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皇帝
材料二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
材料三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船,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张之洞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
材料五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也?……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
(1)材料二与材料一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
(2)在材料三这种思想指导下掀起了怎样的运动?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
(3)材料四中梁启超属于什么派别的代表人物?材料四与材料二、三的观点最主要的区别
是什么?(3)
(4)根据材料五,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那里?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精神?(4)
(5)从材料一到五,归纳中国向外国学习的趋势(2)
以下三张图按先后顺序分别表现了( )
A.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 | B.大河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 |
C.草原文明、大河文明、海洋文明 | D.海洋文明、草原文明、大河文明 |
观察《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写出与下列内容提示相关的字母标号。
(1)Paper意为纸草,是一种水生植物经加工后成为书写象形文字的材料。古代盛产这种植物的大河流域是………………………………………………………………………( )
(2)公元2世纪初,成为地跨欧、亚、非的环地中海大帝国,其发源地在………( )
(3)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城邦制度开始形成的地区在…………………( )
(4)公元前18世纪,汉穆拉比的统治中心位于………………………………………( )
(5)约公元前14世纪,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地区是……………………………………(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如果当初火星上有一位观察者,在观察约1500年前后的世界,那么,给他印象更深的将是伊斯兰世界而不是基督教世界。”其中“伊斯兰世界”是指( )
A.波斯帝国 | B.奥斯曼帝国 |
C.蒙古帝国 | D.阿拉伯帝国 |
阿育王在印度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请问,按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 )
A.刹帝利 | B.首陀罗 | C.吠舍 | D.婆罗门 |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完善科举程序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强化文人政治 ④世俗文学兴起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②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③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④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引用了古人的一句名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用以明志。与这一名言出处作品属于同一艺术风格的小说是
A.《三国演义》 | B.《水浒传》 | C.《西游记》 | D.《红楼梦》 |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 B.中书省 |
C.理藩院 | D.行中书省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