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求善而不存真 | B.有很强的封闭性 |
C.缺乏理性精神 | D.落后于西方国家 |
余秋雨说:“在我看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
A.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 |
B.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 |
C.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
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
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做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是( )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派的研究
A.③④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③ |
“……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科举制度的推行 |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西学东渐的影响 |
史学界现在一般认为西汉早期我国就有了书写用纸。以下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证据是( )
A.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中有明确记载 |
B.历史学家通过众多文献资料考证得出 |
C.电视连续剧《大汉天子》中出现了东方朔用纸写奏章的场景 |
D.考古工作者在多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 |
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12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 |
B.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
C.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 |
D.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 |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①②④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①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④注重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 B.印刷术 | C.火药 | D.指南针 |
下列各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
B |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
C |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
D |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
① 文人画的兴起
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③《窦娥冤》等戏剧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
④ 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④ |
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
B.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兴起 |
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
D.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
《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有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秦汉时期科技发达 | B.大米成为了主要的商品 |
C.市场管理不够规范 | D.政府推行抑制商业政策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