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到:“中国和它的西方邻国以及南方邻国之间的交往和反应,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尽管如此,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却保持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这是中国‘与世隔绝’的真正涵义。”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    )

A.辉煌灿烂,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B.具有明显的独创性
C.未受到外来科技的影响
D.卓越非凡,鹤立鸡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第一个计时器是公元1088年北宋的苏宋为皇帝编制历法而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天文钟)。但随着朝廷的变更和战乱,这一技术便失传了。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为公众报时的钟。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 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钟表制造业在欧洲发展起来。计时器在中外的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

A.技术水平的高低 B.是否出自社会需要
C.是否有政府支持 D.科学家的创新能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载,清朝初年尝用西方历法,遭到杨光先(清朝官员)的激烈反对,康熙便让杨光先与南怀仁(西方传教士)当众测试天象,结果南怀仁准确无误,杨光先误差不断,杨随后被革职。下列对这一记载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落后于世界
B.康熙帝显然不信任朝廷中的汉族官员
C.康熙帝能够吸收和运用西方先进科技
D.杨光先是反对西方传教士的文化侵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史》有这样的记载:“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之外。”这段话主要说明(   )

A.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
B.火药和火器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C.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
D.宋金时期,火药已较为普遍地运用在军事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 (     )
①纸币的流通      ②火器的广泛使用     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的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以下关于四大发明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②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
③促进了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兴起
④有助于世界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    )

A.都城不在洛阳 B.雕版印刷术没有被发明
C.造纸术没有被发明 D.赋这种形式没有诞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

1266年
 郭守敬被忽必烈重臣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
1277年
 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
1279年
 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今天中国的黄岩岛
1281年
 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
1582年
 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的显著特点是(    )
A. 成果得到有效推广                 B. 成就领先于西方
C.具有近代科技特征                 D.重视实践和实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百度百科介绍,中国古代有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科学巨著,其资料被达尔文《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引用。这本科学巨著是(    )

A.《本草纲目》 B.《授时历》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乙都正确
C.甲错误,乙正确 D.甲乙都错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评价唐代时认为:“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学学术者莫不如此。”下列各项可以说明唐代“文化学术亦莫不如此”的有 (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雕版印刷技术兴起
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④楷书形成欧体、颜体和柳体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停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远在1300多年前,在一部中国的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中,就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赞誉的这部中国古代著名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