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材料所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
B.天文观测技术的落后 |
C.总结历史教训的需要 |
D.经验总结的推理结果 |
右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 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指南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 一百年前,我们一度落后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③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我们再度起飞的关键
④ 十三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
A.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
八卦(见下图)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
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
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
苏轼曾经感慨道:“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这反映了( )
A.手抄本书籍在宋代已经消失 |
B.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
C.造纸术改变了书籍短缺的现象 |
D.宋人不重史学重儒学 |
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
A.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 |
B.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 |
C.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
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
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高度繁荣,在科技领域的表现有( )
A.发明造纸术 | B.发明司南 | C.发明火药 | D.发明活字印刷术 |
下面是一部医学著作的部分目录,与此著作同时代的科技成就还有( )
第一篇平脉法 |
第二十一篇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 |
第二篇辨脉法 |
第二十四篇辨疟病脉证并治 |
第十一篇伤风病脉证并治 |
第二十八篇辨霍胸痹病脉证并治 |
第十二篇寒病脉证并治 |
第二十九篇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 |
A、《九章算术》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 )
A.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 |
B.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 |
C.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 |
D.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 |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李约瑟强调的是( )
A.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 |
B.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
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 |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
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
要大。”培根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
A.促进西欧近代化进程 |
B.标志西欧近代史的开端 |
C.导致教会权威的弱化 |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源 |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
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韩信很快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把它们的数量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早可能记载于( )
A.《石氏星表》 | B.《九章算术》 | C.《夏小正》 | D.《氾胜之书》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