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年代
科技发明
(件数)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中国的世界记录》)

类别
数学
天文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9

 
①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并举出两例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
材料二  从17世纪中期开始,近代科学在一批巨人的推动下产生,在这批巨人当中,排在最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妇孺皆知的人,他就是艾萨克·牛顿。
——《大国崛起》
②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把牛顿“排在最中心的位置”。
材料三  下列是两幅反映现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图片

③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哪些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请你再举两例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广义上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确实,到了伽利略时代,可以说科学发明的技术本身被发现了,其结果就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统一世界,科学为全人类所公有……欧洲有许多特殊的因素必须考虑进去: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希腊人从苏格拉底时期以后对欧洲文化历史一贯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所有这一切以及其他类似的因素都足以充分解释那个“伽利略奇迹”之谜。
----李约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
材料二  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材料三 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1885-1919年
1920-1944年
1945-1964年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30年
16年
9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
7年
8年
5年

 
材料四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时间
1929-1947年
1948-1973年
1974-80年代中期
贡献率
31%
33%
40%

 
材料五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典型例子说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要进步得多”。根据材料一,李约瑟认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欧洲的特殊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生产力发展的飞跃,请写出它们分别开辟了哪三个历史时代?
(3)材料三、四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
(4)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材料三  开国元勋毛泽东说,“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材料四  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本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江泽民《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序言(1994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公元1001—1500年期间,中国取得哪些“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技成果?
(2)材料三中毛泽东的愿望是哪一年实现的?根据当时的形势分析中国迫切需要原子弹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通史·近
代部分》,1972年版
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
2011年版

(1)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材料二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三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2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代表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率先指出中国有“四大发明”的是英国人李约瑟。1937年,37岁的李约瑟开始学习中文,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1942年,蒋介石把李约瑟以及与他一起搞研究的中国留学生鲁桂珍接到重庆,让他们到中国来实地研究中国科技史;一年后(1943年),在重庆搞出了“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轰动了世界。
——摘编自王意如《中国历史上的传说与谎言》
材料二 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是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世界非遗传承单位,是全国最大的古籍线装书生产基地……雕版线装图书以其高雅的品位和珍贵的版本收藏价值,越来越得到读者的喜爱。广陵古籍刻印社早已成为国内线装书生产的“龙头”,生产的线装书得到“国书”的美誉。
——《扬州晚报》(2011年10月4日)
材料三 科学史课程主要包含三方面的知识内容:一是体现学科发展成果的知识;二是体现学科发展进程的知识,其中有与学科发展背景相关联的知识;三是体现学科精神的知识。科学发展进程中科学家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情感、态度和意识,就是科学史内容的学科精神。学科发展成果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认识常有一定的局限性。从历史发展实践看,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它的使用价值,只有那些可以表达人类对真理的理解和追求的精神成果才是永存的。
——摘编自姚锦祥《近代科学史教学重点与策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约瑟提出“四大发明” 的概念,请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扬州注意传承雕版印刷术的现实价值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列举宋元时期能够体现“学科发展成果的知识”。这一时期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经济因素是什么?今天可以从古代科技发展中传承的“学科精神”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1: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2: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根据材料1、2,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8分)
(2)古代科学家在改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8分)
(3)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思考,你对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请写出来。(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时珍(1518-1593)中国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14岁中秀才,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23岁随其父学医,医名日盛。当时民间医生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艰苦,曾一度在太医院就职,但始终无法被朝廷重视。在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参考了800多部书籍,足迹遍及许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这部伟大的著作,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后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方法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材料二 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李时珍、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中国人“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与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材料二 有人说,中国的四大发明不是中国文明的顶尖级代表,甚至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
材料三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日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1)中国人取得的让“西方望尘莫及”、并对人类世界步入近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成就有哪些?(2分)
(2)通过材料一、材料二的阅读,你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有哪些?(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中国古代科技不能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材料三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
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摘自《孙中山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其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的变化,并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原因。
(3)如何理解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明),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材料二 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答董仲舒为什么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结合材料二、三,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三中李约瑟先生的“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2)古代科学家在改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
(3)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思考,你对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请写出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并再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不能引材料中的史实)。
(2)材料中所提到的火药与罗盘针的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4)科学技术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4分
(2)古代科学家在改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3)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思考,你对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请写出来。1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