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三次科技革命
高中历史

我国一些老字号的中医药店或制药厂,多以“堂”相称,如北京“同仁堂”、长沙“九芝堂”等。追本溯源,与此相关的人物是

A.张仲景 B.华佗
C.王祯 D.李时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材料三 美国《时代》周刊日前公布了2007年各领域的最佳发明,并同时公布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著名的有蔡伦、达·芬奇、伽利略、牛顿、托马斯·爱迪生、亨利·福特等人。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大发明传入欧洲的影响。材料中“……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中的“精神发展”指哪些事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3)请你填写出下表人物上榜的理由。

发明家
上榜理由
发明家
上榜理由
托马斯·爱迪生(1847~1931)
 
蔡伦
(约50~1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发射升空,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相距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这种原理应用的最早出处,你可能查阅(    )

A.《战国策》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16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学(  )

A.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B.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
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连横说“夫无火药则不足以整军开矿,无罗经则不足以航海略地,而无印版则思想闭塞,学术停滞,不能人人读书。故欧洲今日之文明,其受福于此者不少。”从文明史的角度,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火药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战胜封建贵族
B.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
C.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D.三大发明推动了西方世界对东方世界的殖民征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梦溪笔谈》记载:“方家(指方术之士)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这则材料不能说明(  )

A.沈括已经注意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
B.北宋时人们已经能够制造人工磁体
C.指南针在古代时常被用于迷信活动
D.指南针已经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说:“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军事上战胜本国封建势力提供条件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以上现象说明(  )

A.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 B.作者的立场使作品缺乏公正性
C.西方科技一直落后于中国 D.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列统计数据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16—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成就表(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编制)

时间
自然科学成就
1543年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宗教神学的理论支柱。
1609年
开普勒提出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等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1609年
伽利略创制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球运动,否定了地球由上帝创造的观点。
1620年
培根发表《新工具》,提出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初创近代实验科学。
1628年
哈维创造了完整的血液循环理论,冲击了传统的解剖学、生理学观念。
1644年
笛卡尔发表《哲学原理》,将观察和思考作为科学方法的两大原则。
1687年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引力法则解释地球为何绕太阳运行。

材料三 世纪之交,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已展现的科技机遇,西方国家出台了种种举措。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争取使美国保持科技领先地位。欧盟制定了从2002年到2006年的第六个科技框架计划,以推动成员国研究活动一体化,其最高目标是建设“知识欧洲”。美国2002年全国科技研发经费已达2916亿美元。欧盟第六个框架计划的投入为175亿欧元,比第五个框架计划多17%。
在过去50年里,基础研究为计算机、信息技术、遗传工程等诸多领域做出了突破性贡献。美国联邦政府支持了全美约60%的基础研究,英国政府也将其60%的科研经费支持基础研究。同时,各国都瞄准科技前沿开展工作,信息通信技术、生命科学、纳米科技、环境科技、航天科技等均被各主要国家列为优先领域。
——摘编自《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发展政策概观》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特点,并举出在前三阶段中中国取得的杰出科技成就各一例。
(2)根据材料二,概括16、17世纪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对欧洲思想进步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方国家发展科技的政策举措,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震亨是金元时期杰出的医学家,他学医虽晚,但终成大器,这主要得益于他潜心研究了被后人奉为“医家之宗”的典籍(    )

A.《黄帝内经》 B.《唐本草》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

A.促进西欧近代化进程 B.标志西欧近代史的开端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
——摘编自《程朱理学对宋元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李约瑟曾经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提炼并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提炼正确,限180字以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出版印刷事业被誉为“文明之母”,反映着社会的变迁,促进了人类文化爱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谷登堡的印刷术一经发明,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年间就传遍了欧洲。l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1474年,距(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仅30年,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活字印刷版就发行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他生前就有了活字印刷版,他是抚摸着他的著作的印刷本去世的……印刷机的出现,使“危险思想”的传播变得对统治阶级更加危险了。在欧洲的封建统治者看来,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思想是异端邪说,必须禁止其发表。
材料三  作为第三次外来文化大输入重要渠道的近代译书,开始于鸦片战争前后,战前为少量译书,战后为大量译书。近代译书的发展,大体上分别由教会、官方、民间三方面力量相互交替进行,其主次地位,在不同时期依次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前后的译书,基本上是教会出版机构的天下;l9世纪60年代以后,为教会出版机构与官方出版机构并峙,但以官方译书机构为主;l9世纪末开始,民间商办出版机构空前兴盛,私人译书成为主体。
——陈志勇《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
(2)与材料一相比,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有何特点?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变化,并谈谈你对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