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克思主义 国际工人运功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近代以来,生产力进步,东西经贸交流频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敞,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不同时期欧洲在东西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方面的原因。
材料二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的原因。
材料三 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3)根据材料概括此家丝厂初期经营困难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后期经营改善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年,盛宣怀奉命会同商约大臣吕海寰在上海与英、美等国谈判修订商约。他目睹当时上海“洋商总会如林,日夕聚议,讨论研求,不遗余力;而华商向无会议公所,虽有各帮董事,互分畛域,涣散不群,每与洋商交易往来,其势恒不能敌”,深感有设立商会的必要。所以,盛宣怀奏请朝廷准设上海商业会议公所,饬令江海关道袁世勋会同上海通商银行总董严信厚迅速传集各大帮董事“设立总会”,委任严信厚为总理。
——冯林《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材料二  商会诞生后,工商各业资产者有了本阶级统一的领导机构,旋即改变了过去商与官周旋时以个人或行帮落后形象出现的状况。与畛域分明、互相排斥的传统行会判然有别,商会对会员和会友无籍贯和行业限制,是联结工商各业的中枢组织。因此它成立之后,有史以来第一次改变了工商资产者互不联系的孤立隔绝态势,将各业分散的资产者凝聚成为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从全国范围看,各省的商务总会虽互不统属,尚未建立全国性的商会联合会,但在比较重要的社会活动中遥相呼应,密切配合,以其“登高一呼,众商皆应”之势,使全国的工商业者通过商会这一轴心,建立起相互紧密联系的广泛网络,成为资产阶级初步发展成一支独立阶级队伍的重要标志。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商会成立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商会的性质和历史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商对中国经济渗透的日益加剧,外商广告集中式的出现在数量和种类急剧增加的报刊上,一些有识之士才逐渐认识到广告在商品竞争中的重要作用。“近世商战之声浪,若怒涛之澎湃然,各呈其能,各炫其技,以互相角运于世界,孰胜孰负,变在俄顷。而商人之恃以战争者,厥为广告”。基于对广告的重视,民族实业家开始有意识地掀起广告攻势,他们根据自身‘实力与产品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广告形式。行走的小商人们采取吆喝、吟唱或借助锣鼓发音的形式吸引顾客,而坐贾们则注重门面装修与招牌设计,注意突出自己的品牌特征。
据统计,当时的中文报纸如《申报》、《上海新报》刊登了大量的外国机器广告。这些机器使用范围很广,从日常使用的灶机、缝纫机、灭火水龙到工业运用的织布机、挖泥机、汽机等,涉及了当时所有实业部门。无论是北方重镇天津的《大公报》还是南方重要商埠上海的《申报》,都刊登过大量的社会广告。这些社会广告从内容来看,应归属于时下报刊所常见的“热点话题”、“社会广角镜”之类栏目。如《大公报》刊登一则名为“有冤难伸”的广告,从字字血泪的控诉中可以看到,广告主控诉的已不仅便是与此案相关的官员,而且还将控诉指向了整个官僚体系的腐败。这种批判性很强的社会广告在《申报》中也屡见不鲜。新式学堂的招生广告也开始出现在一些有影响力的报刊上,新式教育必须配备新式教材,不久介绍教材的广告也随之出现。广告还时刻警醒人们“讲究卫生,时时洁齿,中外人士,天天如此”,不能“乱发蓬松,皮屑纷纷”,要“不生痰不吐痰”。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广告业的产生与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广告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广告业发展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革命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英国的乡村在农业革命的冲击下,从15世纪后3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领主用暴力或各种欺诈手段强占农民的公有地和他们的份地,用栅栏、篱笆、壕沟围圈起来,变成领主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圈地运动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来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地离开土地,整个过程延续了300多年,它使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它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袁亚愚《农民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
迁出
他乡种田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20—18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912—1939年
473
0
77
396

 
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 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安介生、葛剑雄《20 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在推动英国社会发展上起到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清以来中国部分国礼一览表

时间
礼物说明
1405—1433年
郑和代表皇帝,“赏赐丝绸、金银、瓷器等珍贵礼品”;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四夷归附、万国来朝”,“贡品”包括象牙、宝石、珍禽异兽等
1793—1794年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乘坐“狮子号”等炮舰携带贺礼:天文地理仪器、蒸汽机模型、战舰模型等500多件,蒸汽机模型等贺礼被清政府束之高阁;乾隆帝赏赐丝绸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逾3 000件
1853—1867年
1853年,由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将徐继畲《瀛环志略》中赞美华盛顿的文字刻碑送到美国,镶嵌在华盛顿纪念塔内。1867年美国政府将一副华盛顿画像作为官方礼物送给总理衙门大臣徐继畲
1941年11月
宋氏姐妹代表国民政府将熊猫赠与美国联合救济中国难民协会
1943年2月
宋美龄将国宝邮票一册作为礼物送给罗斯福,并在美国发表精彩演讲
1949—1950年
毛泽东访苏,准备了山东大葱、江西金桔、西湖龙井、湘绣被面等礼品;苏联回赠了吉斯轿车等礼物
1957年11月
中国党政代表团访苏,带去了长江大桥、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项目的模型,以及青花瓷等礼品
1972年2月
中国赠送美国白玉提红釉大瓶、苏州双面绣等礼品,还表示将向美国赠与两只熊猫;尼克松赠送了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
1986年11月
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在京举行,邓小平会见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赠送面值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对方则赠送了纽约证交所证章
2014年9月
习近平将国产品牌中兴手机作为国礼送给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与会代表

表格反映了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其他如锡如水银如锌铝,产额既有增加价值亦皆骤涨。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夫计划之确切,组织之严密,技术之专精,会计之优良,以及一切管理之科学化,固为经营工业应备诸条件。然此仅能指环境优越而一时便利之某一地,或某一业而言,或指资本雄厚之某一工厂或某一公司而言。若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
(1)根据材料一,分别分析南方金属矿的产量激增及后来矿业发展失败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翰笙认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指什么?试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观点。(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
材料 下表为盛宣怀经历简表

时间
重要活动
1873
任上海招商局会办,整顿改革,除承办运漕外,增辟日本、马来西亚等国际航线,营业颇佳,计开办三年,“中国之银少归洋商者一千三百万两”。
1876
任湖北开采煤铁总局督办,延聘英国矿师,采用西法勘察,为湖北的矿业和冶炼业开了路,其中大冶煤矿的发现对汉阳铁厂的兴办起了重要作用。
1881
被刘坤一弹劾收购美商旗昌轮船公司时抽取花红,中饱私囊,因李鸿章力保免于惩处。
1883
与丹麦大北公司签订章程,由中国购回该公司架设的淞沪陆线(电报线)。制定全国电报电线计划,会同各省逐年开办。截止1897年,全国22省均已铺设了电报专线。
1895
在天津设立中西学堂(后改称北洋大学堂),第二年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
1906
得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萍浏醴起义,立即飞电湘鄂赣三省督抚“派队保矿办匪”。
1911
代表清政府同美、法、英、德四国银行团订立川汉、粤汉铁路600万镑借款合同,将湘、鄂境内粤汉铁路和鄂省境内的川汉铁路的修筑权出售给四国,并以湘、鄂两省厘金、盐税作担保,许以铁路借款的优先权和铁路扩展权。

——摘编自陈旭麓《盛宣怀传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分析盛宣怀19世纪晚期被重用的社会背景。(6分)
(2)依据材料,简要评述盛宣怀的经历。(9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做了如下的结论:“古代的中国,他们苦心经营,完成最完美的社会形态,犹如一个典型的模范社会……中国创造了为今日人们已知的,最高级的世界文明……中国的伟大吸引了我,使我感触良多……这个国家的伟人们,跟我们德人比起来,代表更高一层的文化水平……一些君子型的人物……代表一种非常高尚社会的典型。”
材料二 尽管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纸、丝、印刷术和瓷器,但我们还不能认定中国是一个工业上善于发明的民族。尽管他们在艺术上有创作的天才,发展他们自己的艺术形式,而且达到非其他民族、非任何时代所可比拟的完美境界。但在1912年以前,他们仍然满足于古代的经济方式,嘲笑那种可以增如效率、节省人力的政策。虽然他们是世上第一个使用煤炭作燃料的民族,虽然他们早于公元前122年即有小量的开采煤矿,但他们并没有发明什么机器来节省人力。以致至今仍有大部分的矿产资源未开采。虽然他们早知道如何制造玻璃,但他们却宁愿自西方输入这些东西。……在举止方面,中国比较喜欢彬彬有礼的传统规矩和学问,而不欣赏刺激的、变化的科学和财阀政治。中国在对世界所贡献出的许多伟大的文化中,对于物质技术生活的贡献最弱。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大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说明材料一中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科技和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耢,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兰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铁道法”,制订了“国营铁道于不损主权及利权范围内得借外资”的原则。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举借公债筹措铁道建设资金。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本期修筑的新路主要有,中央与地方合营的浙赣路,省营的杭江路及同蒲路,商办的江南路和淮南路、因国防军事原因赶修的苏嘉路。完成长江渡轮工程,使沪宁路与津浦路相接,便利长江南北的经济沟通。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材料三
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下表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

时间
历史资料
1878年
清政府在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
1878 年
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1895年
“公车上书” 创办《万国公报》 成立强学会
1895年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897年
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出版译著《天演论》
1912年
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1917年
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1917年
《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1919年
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924年
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农业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在四川建立统治地位后,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耕地面积迅速扩大,粮食大幅度增产,经济作物产量增加,井盐、制茶、陶瓷业皆有发展,商品经济逐渐活跃。重庆地处川江(长江宜宾到宜昌段)枢纽,川江主要支流嘉陵江、沱江、岷江流域都是粮、棉、糖、盐产区,汇流而下,集中重庆再转运汉口。到乾隆初年,重庆已是“商贾云集,百物萃聚”。
——摘编自《近代重庆城市史》
材料二 重庆城市的近代化过程,是从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开始的。《烟台条约》有关川江门户宜昌开为商埠,重庆府可由英国派驻寓官查看川省英商事宜的规定,实现了英国开放重庆的第一步。1890年,中英《烟台续增专条》正式规定了“重庆即准作通商口岸。”经过一段时间准备,1891年3月,重庆正式开埠,向世界市场开放了。洋领事、洋行、挂洋旗的木船和乘风破浪的轮船越来越多,洋货输入量越来越大,作为工业原料的土特产品输出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近代重庆城市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紧急状态下不得不动员沿海及沿江的工厂大批内迁。据统计,抗日战争中沿海及沿江地区大约有1000万人先后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其中有700万人迁移到四川,有100万人以上人员迁移到重庆及其附近沿江地区。有400多家工厂迁渝,加上为适应战时需要新建的一批工厂,使重庆全市工矿企业增至1690家,占当时“国统区”工厂总数的1/3,形成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最重要、最集中的重庆工业区。
——摘编自《近代重庆城市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重庆城市发展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晚清时期重庆迈向近代化的历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工业发展的历史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会的变迁影响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大都市的形成,总有其特定的原因。在李唐统治的三百年中,扬州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区域……处于江淮之间的重要地理位置。周围资源丰盛,物产富饶,经济基础雄厚……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江淮的漕米、盐铁和各种货物,都要由扬州转运至各地。
——王鸿《扬州散记》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据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
材料三 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

时间
1750年
1800年
1850年
城市人口(%)
21.0%
27.5%
52.0%
农村人口(%)
79.0%
73.5%
48.0%

——高德步《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论近代英国的经济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朝扬州繁荣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近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3)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摘编自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城市化分期》
材料二 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l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美】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
材料三 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阶段城市化水平(%)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城市化率的发展趋势。并分析1840一1893年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1949-1958年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及相应原因;请指出导致1958-1978年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到移风易俗作用。
——《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
材料二  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材料三  归根到底,在近代中国决定和承担近代化任务的主要载体都是中国的资产阶级。
——林家有《孙中山的革命观——兼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流行的什么思潮?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
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但好景不长。有人对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如下:

请依据以上表格,分别找出影响该阶段民族工业发展的另外一个有利和一个不利条件,并分别加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 国际工人运功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