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时,“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有人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乡民相率附和,几欲将(继昌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对材料中的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资本家的沉重剥削导致了工人的反抗运动 |
B.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 |
C.新旧生产方式的冲突尖锐 |
D.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进一步瓦解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
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发昌机器厂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了一家打铁作坊,工人有四五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约到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1876年制造第一艘小火轮,到189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人工作的工厂。关于该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传统手工作坊发展为机器工厂 | B.它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 |
C.性质上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 D.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洗礼的产物 |
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
C.洋务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 |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影响是
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 B.与西方国家入侵无关 |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 D.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 |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A.推翻满清政府 | B.支持革命事业 |
C.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 D.实业救国 |
“匡仲谋(1877~1956),出生于江苏无锡杨墅园匡村。1902年在沪独资开设亚东棉业公司……鉴于日货充斥市场,民族工商业岌岌可危,匡仲谋于民国15年在上海开办‘蓬莱国货市场’。……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蓬莱市场被日军焚烧,给匡仲谋以毁灭性打击。抗战胜利后,匡仲谋东山再起,再度开设蓬莱商场。”与上述材料相吻合的史实不包括
A.亚东棉业公司的开设折射出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莲莱国货市场”首次开办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处于短暂春天 |
C.日本的全面侵华,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到了沉重打击 |
D.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力量之一 |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 D.用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
下面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创办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机器业的数量最有可能的是
行 业 |
矿 冶 业 |
机 器 业 |
纺 织 业 |
食品工业 |
数量(家) |
72 |
? |
193 |
100 |
A、3 B、91 C、103 D、123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下列表述,与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相符的是
A.轻工业有显著发展 | B.重工业逐渐衰落 |
C.形成完整工业体系 | D.主要分布在内地 |
1895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大生纱厂。1898年,张謇通过两江总督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次年春开始生产。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廉价。据此材料分析,下列不是大生纱厂兴起条件的是( )
A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B封建政权的暂时支持
C周边社会条件的优越 D 外国资本的大力支持
1895年7月19日清政府发了一道上谕:“迭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各矿、折南漕、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大约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此应及时举办。”以下对该上谕的解读正确的是( )
(1)该上谕发布的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
(2)表明清政府对民族资本的政策由压制到放宽
(3)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A.(1)(2)(4) | B.(2)(3)(4) | C.(1)(4) | D.(1)(2) |
表2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反映出
年份 |
棉布 |
金属和矿物 |
机械 |
1870 |
28.0 |
5.8 |
—— |
1880 |
24.9 |
5.5 |
—— |
1890 |
20.2 |
5.7 |
0.3 |
1900 |
21.5 |
4.7 |
0.7 |
1910 |
14.7 |
4.3 |
1.5 |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大众传媒的变迁 |
C.思想领域的变化 | D.民主政治的发展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