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0年—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1913年,西方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一点。19世纪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其中钢和钢轨的价格下跌最为严重,欧洲的钢轨价格在1872-1881年间降低了60%,美国钢轨在1896年的销售价格仅为1875年的1/10稍多一点。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1899年)

行业
1895年
1899年
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14653
69564
474.7
机制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2047
6766
330.5
缫丝业
华商厂出口量(担)
3039
4175
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38569
45278
117.4
内地丝车数(台)
7943
29270
368.5
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85
154
181.2
火柴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26
241
191.3
水泥业
华商厂产量(吨)
68
190
279.4
机械采煤业
华商厂产量(吨)
89
145
162.3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三: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征产生的历史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案例研究”是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1902年3月,保兴面粉厂建成投产,标志着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开创近代工业的开始。
——杨旭:《荣氏兄弟》
材料二:1912年,荣氏兄弟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六家,1916年,又投资创办了申新纱厂,不久扩展为两个纱厂。经过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4个,荣氏家族成为当时中国有名的民族资本家。
——《荣氏家族百年创业传奇》
材料三: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2年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12年到1922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F2可能是哪些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对其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问题,史学界多有研究。其中有观点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了道路,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见图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地位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材料二】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

【材料三】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英国
1.9
9.5
19.9
18.5
美国
——
2.4
7.2
23.6
中国
32.8
29.8
19.7
6.2
印度
24.5
17.6
8.6
0.7

 
【材料四】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问题:
(1)指出材料一中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
(3)你能从材料三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4)材料四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提到了极高的位置,城镇化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历史上,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比较曲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各个朝代的城市化率

时期
战国
西汉

南宋


时间
公元前300年
公元2年
745年
1200年
1820年
1893年
城市化率
15.9%
17.5%
20.8%
22.0%
6.9%
7.7%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
材料三:1949-2009年中国城市化水平(%)

——根据《中国城市年鉴2009》整理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化大致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成就。
(2)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3)分析材料三,说明1949至1957年间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特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4)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6分)南京晨光机器厂前身是金陵机器制造局,简称“宁局”。新中国成立后,企业为寻求发展几经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南京解放,第二野战军部队接管金陵机器制造局,更名华东军械总厂。1953年,与307厂合并组建南京晨光机器厂。1965年1月,晨光机器厂由隶属第五机械工业部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即后来的航天工业部。从此,工厂结束了制造常规武器的历史,开始从事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古老的“宁局”翻开了历史上新的一页。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机械工业志》
材料二  1993年是晨光机器厂近几年来最困难的一年。军品产值仅占当年产值的13%,比上年下降了24%。……为了使1993年不因军品任务锐减而影响工厂的经济效益,工厂确定了“巩固发展老产品,积极开发新产品”的方针。……公司生产的艺术制像产品,蜚声海内外,承制了举世瞩目的“香港天坛大佛”、高88米的无锡“灵山大佛”、高108米的海南“三面观音”等,产品并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中国最大的青铜艺术品研制生产基地”。
——梁文浩《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
材料三  1996年,南京晨光机器厂作为国家百家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晨光”由工厂改制为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实行资产重组,组建了南京晨光航天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6月15日,“航天晨光”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陈孟荦《“晨光”改制与改革》
(1)据上述材料,指出晨光机器厂在发展中经历了怎样的战略调整?(8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晨光机器厂企业转型发展折射出怎样的时代背景?(8分)
(3)据上述材料,分别指出政府和市场在晨光机器厂的转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0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著名史学家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在论述现代化时说:“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现代化实质上是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工业化生活方式的普遍扩散化的过程。由于创新性变革与传导性变革两种方式之不同,在实际历史进程中,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内源的现代化(modernization from within),即由于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又称为内源性变迁(endogenous change)。一类是外源的现代化,是指在国际环境影响下,社会受外部冲击而引起内部的思想和政治变革并进而推动经济变革的道路,又称外诱变迁 (exogenous change)。
你认为中国现代化(近代化)属于哪一种类型,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
材料 下表为盛宣怀经历简表

时间
重要活动
1873
任上海招商局会办,整顿改革,除承办运漕外,增辟日本、马来西亚等国际航线,营业颇佳,计开办三年,“中国之银少归洋商者一千三百万两”。
1876
任湖北开采煤铁总局督办,延聘英国矿师,采用西法勘察,为湖北的矿业和冶炼业开了路,其中大冶煤矿的发现对汉阳铁厂的兴办起了重要作用。
1881
被刘坤一弹劾收购美商旗昌轮船公司时抽取花红,中饱私囊,因李鸿章力保免于惩处。
1883
与丹麦大北公司签订章程,由中国购回该公司架设的淞沪陆线(电报线)。制定全国电报电线计划,会同各省逐年开办。截止1897年,全国22省均已铺设了电报专线。
1895
在天津设立中西学堂(后改称北洋大学堂),第二年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
1906
得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萍浏醴起义,立即飞电湘鄂赣三省督抚“派队保矿办匪”。
1911
代表清政府同美、法、英、德四国银行团订立川汉、粤汉铁路600万镑借款合同,将湘、鄂境内粤汉铁路和鄂省境内的川汉铁路的修筑权出售给四国,并以湘、鄂两省厘金、盐税作担保,许以铁路借款的优先权和铁路扩展权。

——摘编自陈旭麓《盛宣怀传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分析盛宣怀19世纪晚期被重用的社会背景。(6分)
(2)依据材料,简要评述盛宣怀的经历。(9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侵晨之市,易木棉以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无顷刻闲。……田家收获输官偿债外,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
——天启《海盐县图经》卷四《方域篇》。
材料二 从60 年代开始,清政府……先后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较著名的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等等。
——《中国全史》
材料三 从民国二十四年七月到二十五年六月,全国工业生产总增长率达40%。许多企业大获利润,如大中华火柴公司,民国二十三年、二十四年连续亏损,二十五年扭亏为盈,盈利84 万元。
——《中国全史》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农村的主要生产方式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明代生产方式出现怎样的新变化?
(2)材料二描述的是近代中国的哪一件事?这些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说明哪些因素推动了经济增长?这一经济增长趋势未能延续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 500
16.7
750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 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有哪些因素阻碍了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
(2)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简述城市化发展缓慢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
材料三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3)概括材料三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
材料四 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联合王国(英国)
19.9
22.9
18.5
法国
7.9
7.8
6.8
德意志(日耳曼各邦)
4.9
8.5
13.2
美国
7.2
14.7
23.6

(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到19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格局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主要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革命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英国的乡村在农业革命的冲击下,从15世纪后3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领主用暴力或各种欺诈手段强占农民的公有地和他们的份地,用栅栏、篱笆、壕沟围圈起来,变成领主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圈地运动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来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地离开土地,整个过程延续了300多年,它使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它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袁亚愚《农民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
迁出
他乡种田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20—18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912—1939年
473
0
77
396

 
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 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安介生、葛剑雄《20 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在推动英国社会发展上起到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化是附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英国作为最早的现代化国家,其发展引领世界潮流,也给予各国经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4分)
材料二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切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时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4分)
材料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4分)
材料四 中国自1840午开始的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
材料五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表现。(3分)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的含义(3分);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孙英德
A
南海
陈启源
B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所示内容,分别填上 相应的企业A和B的名称。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过发展的高潮,这一高潮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之后为何很快又衰落了?
(2)在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哪里?(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明太祖实录》
“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口。”
——《清世祖实录》
材料二 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
茶叶
生丝
1840年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4年
14122
62896
1871年
1022159
126000

——整理自《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三 “近年来,全球贸易开始了新一轮竞争,面对这一系列变化,我们不主动对接,就面临再次入世的可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试验……这是顺应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主动对接国际规则的战略举措。先行先试国际经贸新规则新标准,推进中国的新一轮开放,提升中国经济转型速度和质量,这成为上海自贸区试验的重要使命。
——《人民日报》:上海自贸区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王朝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合明清(鸦片战争前夕)时期的世界经济形势分析该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1840年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结合所学分析指出造成这些变动的主要原因。
(3)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是如何逐步走向开放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成立上海自贸区以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