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1901~1911年
数量(家)
资本额(万元)
纺织业
82
1332.1
缫丝业
70
556.9
面粉业
53
786.8
火柴业
28
130
水电业
60
3813.8
机器业
20
352.1
矿冶业
73
2272.9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是什么?(2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经济因素。(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它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3)材料三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工业与与古代手工业,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3)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的企业在大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20年代中期又衰落了的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前期,中国资本主义经历了从产生.初步发展.到进一步发展的三次浪潮,据此回答:
(1)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何时产生的?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是在何时?初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其政治影响是什么?
(3)中同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是何时?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其最重要的政治影响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早期中国民族企业表

材料二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平均速度为15%。这一时期创办了许多著名的民族工业企业。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又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请回答:
(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在什么时候?近代早期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分布有何特点?
(2)材料二表明,在1895~1913年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请举两例加以说明(创办人、企业)。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个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公元前1年,汉哀帝一次就赠送匈奴单于“衣三百七十袭、锦绣缯帛三万匹、絮三万斤。”
材料二 今棉之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 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进口纱布的单价售价下降了25%左右,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洋布开始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中国沿海以及内地农村的广大市场。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
材料四 1872年,侨商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请回答:
(1)读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后,我国的丝绸不断外销,为中国赢得了什么称号?
(2)读材料二,比较各种衣被原料,说出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
(3)读材料三,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4)读材料四,继昌隆缫丝厂等同类企业的出现,说说这些企业出现的背景是什么?简要概述其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
材料三 张謇16岁中秀才,1885年中举人,1894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甲午战争后,张謇毅然弃官从商,他明确表示:“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1899年,张謇在自己的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大生”二字取自《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表明办厂目的在于让天下广大民众得以生存。
材料四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材料五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六 1872年,陈启沅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
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家的保兴面粉厂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扰,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风水”,将官司打到督抚衙门,反复再三,最后在两江总督刘坤一支持下,官司才告一段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么?
(2)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弃官从商创办实业的时代背景。
(4)材料四反映了民国初年工业发展有何突出特点?
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材料五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
(6)材料六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史 》上说:“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何时?它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2)中国民族工业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有哪些著名的民族资本企业?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各通商口岸输入洋纱统计表(1867—1892年)(资料历年海关统计与报告)

材料二 郑观应提出:“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原夫欧洲各国,以通商为大径,以制造为本务。……若有商而无工,徒弃己利以资彼用而已。即今力图设计,切勿薄视商工。……张謇在《代鄂督陈立国自强疏》中指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清末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统称),用机器,精制造……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数,御侮自在其中。”
——摘编自《张之洞评传》
材料三 1922年爆发棉纺织业危机,大生纱厂危机严重,当时政府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帮助。……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初经济恐慌中采取了大规模的紧急救济措施,为各行业提供经济贷款援助。日本的大型企业、商业银行、股票交易所很快摆脱了困境,在随后的中日纱厂竞争中迅速拖垮了大生。……张謇寻求国外资金的支持,向美国资本家借款不成,大生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
——摘编自傅国涌《大商人》
(1)根据材料一分析1867—1892年中国进口棉纱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观应和张謇主要经济思想的异同,并说明他们的思想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大生纱厂走向衰落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英国作为最早的现代化国家,其发展引领世界潮流,也给予各国经验借鉴。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在英国发生?……从霍布斯开始,到威廉·配第,再到约翰·洛克,……都在阐述一个共同的思想:即个人通过劳动所得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政府或国家应该保护个人私有财产。工业化是一个财富急剧增长的过程,……而英国却在工业化到来之前就解决了私有财产的地位问题,这也是英国率先走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业革命……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
(1)材料一提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还有哪些?(5分)
材料二 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是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竞增加了6倍多……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材料三 泰晤士河悲剧: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不幸沉没,造成640人死亡。事后调查发现,大多数遇难者并非溺水而死,而是因河水严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1849年到1954年,滨河地区多次爆发霍乱,夺取了不下4万人生命。1858年,伦敦到处是硫化氢难闻的气味,以至于英国国会大厦的窗户都用浸过消毒剂的床单挡上了。
(2)根据材料二、三中,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存在哪两个突出的问题?
材料四

年份
世界贸易总值
英国(连同殖民地)
法国
德国
美国
1835
145
33.8(52.4)
15
21
12.8
1870
374
91.8(140)
45
42
34

(3)从材料四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地位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  中国自1840年开始的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
(4)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近代化的变化?(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反映着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西周王朝都城及其相对独立的方国都邑之间。遵循明确的等级城邑制度。各城或建筑高峻城墙,或挖掘巨大壕沟,或利用天然屏障。
陕西岐山风雏村所发现的西周时期的四合院遗址,凸显着主从有序、内外有别、封闭内敛的典型的“深宅大院”的空间序列,以无言却有形的方式体现着伦理秩序。
风雏村遗址四合院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时期城市的主要职能,并概述西周城市和民居建制中反映出的社会特征。
材料二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l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发展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中国资本主义私营现代企业的产生前提,是由西方列强的冲击造成的。西方列强入侵冲击造就的以通商口岸为中心的,摆脱了传统中国城市模式的新兴城市,又为其生产提供了土壤与舞台,中国最早的民营现代企业就是从外资那里获得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又庇护于“租界”这种特殊的场所而得以免除滥用职权、腐败无能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与损害,才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
——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上卷)
(3)通商口岸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现代企业”出现在通商口岸的原因,并分析通商口岸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客观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近代百年的上海史就是一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缩影。下列三幅图代表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云集上海的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
           
图一:成立于1864年的英商上海总会

图二:建立于1865年的江南制造总局

图三:1863年的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中国社会哪几种性质的近代工业?
(2)简要分析这三类企业形成的各自背景,并评价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3)试分析这三类不同性质的企业在此时云集上海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十历史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年代
商办
官办或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设厂教(家)
资本(千元)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省份
工场数(家)
职工数(万)
人口总数约(万)
动力使用(机器动力)
不用动力
合计
山东
121
815
936
2.4774
3792
江苏
149
1139
1288
14.2678
2588
安徽

386
386
2.468
1622
湖北
17
515
532
3.679
3414
云南




932
贵州

17
17
0.0606
966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第一辆出厂的解放牌汽车    1954年毛泽东给爱姆发动机试制成的贺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些现象出现的条件。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化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型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扎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
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坠落。                      —————方洪凯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4)综上所述,就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过程谈谈你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