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在逐步融入世界大潮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一批通商口岸。它们见证了近代中国艰难成长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国资本主义除向中国倾销棉纱外,也向中国倾销洋布……七十年代后,沿海、沿江一些通商口岸穿洋布的人已相当普遍,以至有的记载说,八十年代江苏一些商埠穿土布者“竟至绝迹”。……上海、杭州等口岸盛产棉花,这些棉花,除运销本国各地外,有很多都出口到国外。……南方闽、广一带,还有大批破产农民流离国外。如1879年厦门一地,有二万一千余人出洋。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二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通商口岸发展起之后,其影响力不断向内陆腹地辐射,带动更多的中国城市走向了近代化。……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因为对外经济联系的建立和租界的开辟,直接与此相关。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对东方国家侵略的过程中,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他们“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导致通商口岸社会面貌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通商口岸的开放为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李鸿章指出,“人皆震惊于添口之多……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如泰西各国皆起于弹丸之地,创造各样利器,未及百年而成就如此之精……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乃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品、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
材料二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一度“谤满天下”。李鸿章对自己的作为曾做出以下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以上材料改编自《清史稿》、《辛亥前夜》和梁启超著《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等
请回答: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李鸿章的思想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李鸿章作为“裱糊匠”的作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最早的历史可上溯到中华民国时期。1947年4月,南昌汽车保养厂正式建厂,它是江铃集团的前身。到了1949年4月,南昌汽车保养厂更名为南昌汽车修配厂。1958年5月,南昌汽车修配理厂试制成功一辆“英雄”牌三轮汽车,当年又试制出一辆2.5吨“英雄”牌载重汽车。1962年,南昌汽车修配厂更名为南昌汽车修理厂;并且于1967年再次更名为江西汽车制造厂。而过了一年的时间,江西史上第一辆自己制造的井冈山牌汽车即宣告诞生。1969年,“生产500辆井冈山牌汽车”的报道刊登在当时极具权威的党中央理论刊物《红旗》杂志上,立即在全国引起轰动。
1972-1980年,江西汽车制造厂先后试制并小批量生产井冈山牌JX—131型载重3吨、JX-133型2吨和JX—142型3吨载货汽车。不过由于井冈山牌汽车制造成本比同类产品要高,而价格却卖得便宜,加上销路不畅,造成企业严重亏损。从1968年制造汽车开始便连年亏损,到1984年这16年来累计亏损达到5600万元,成为江西省最大的亏损户。
1984年,通过“技贸结合”的方式,率先引进日本五十铃汽车全套的驾驶室模具、焊装夹具、测试线技术和关键设备。1985年5月,第一辆蓝色的双排座轻型卡车正式下线,江西汽车制造厂也开始了继续发展的道路。在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为了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江西汽车制造厂于1992年开始股份制改造。1993年4月,江西汽车制造厂与日本五十铃汽车株式会社、伊滕忠商事株式会社合资组建江铃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江铃拥有其中75%的股份,日本五十铃拥有另外25%股份中的12.5%,日本五十铃与江铃集团进入技术、资本、管理的全面合作时期。
材料二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江铃汽车发展历程。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江铃汽车1984年以前亏损的原因。
(3)结合江铃汽车1984年后的发展历程,批驳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会要》卷二十六“城廓”称:“东京车马辐辏,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亿兆无穷。”……潘楼街一带“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伟,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其中又按地区分别进行各类货物交易。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3卷)
材料二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注:“爱皮西地”即ABCD)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
——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
材料三 伦敦,1600年人口20万,1750年,人口67.5万(占全国人口的11%)。人口的增长,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得到发展,伦敦定期货运服务在16世纪20年代获得较大发展,伦敦还是全国的水陆交通枢纽,伦敦全国干线公路枢纽地位形成于1730—1750年间,伦敦还是全国的信贷网中心。当18世纪90年代拿破仑侵占阿姆斯特丹后(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了欧洲航运和世界融资的中心,荷兰与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打击了处于巅峰的阿姆斯特丹),伦敦开始取代它的位置,发展为世界货币市场中心。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开封集市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市”的变迁情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伦敦经济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因素。
材料 在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下,1934年5月美国实行购买白银法案,实施禁止白银出口和白银收归国有等措施,又使国际银价大涨。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严重缺乏支付工具,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时任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曾在美国留学,对西方金融制度相对了解,强力主导推进币制改革。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顶住日本强大压力,实行法币改革。将白银立即国有化,停止出口,切断白银与国际汇率关系;同时立即由中央、中国和交通三大银行发行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放弃银本位制,法币先后与英镑和美元确立固定汇率。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认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
开办年 |
国别 |
公司 |
船只(艘) |
吨位 |
1875 |
中国 |
招商局 |
4 |
5860 |
1887 |
英国 |
太谷、怡和 |
7 |
13922 |
1898 |
日本 |
大阪 |
4 |
6581 |
1899 |
德国 |
瑞记、美最时 |
5 |
5743 |
材料三 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289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
——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
(1)材料一中铁路建设的发展直接受益于哪两项技术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经济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出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教国方案。
材料
方案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l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
方案二:张謇的实业救国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则在实业。若骛其花与果之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附而何自生。”
——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之感言》
方案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评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12 分)(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1)从图中 A、B、C三个发展阶段中任意提取两个阶段,指出该类企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把图中的D段曲线图用黑色签字笔绘制出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1)材料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3)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材料四 当黄河岸边柳树荫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啥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已经响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近代前夜的中国与世界》学习材料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进步的历史现象?据材料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把中国叫做“丝之国”,古罗马的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他还说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起来。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地位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在中国民族工业中,轻重工业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当时重工业的大部分,仍旧控制在帝国主义资本手中。中国民族工业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它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例如棉纺织业,当时创建纱厂的资本家中,有很多就是军阀官僚和地主,只有少数才是真正由工业资本不断积累起来的。
——摘编自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史稿第一卷》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列举早期中国民族工业的两例代表。
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分布图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五计划中工业建设的重心集中在哪些部门?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中国的工业化有什么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犹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其原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数倍。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选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62年)
材料二 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沅,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名“鬼偈” ……丝比用手纺更细洁光滑……每间丝偈大者丝工六七百位,小者亦二三百位。每日每工得丝三四两不等。启于光绪壬申之岁(1872年)期年而获重利,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相继起者多至数十家。……计每丝偈以五百位为率,每年发出女工银约二万六七千元,远近胥蒙其利。
——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
材料三 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
年份 |
出口 |
进口 |
出超(+)入超(-) |
1913年 |
3 384 088 |
11 094 775 |
-7 710 687 |
1918年 |
10 080 756 |
947 420 |
+9 133 336 |
1922年 |
663 290 |
18 059 756 |
-17 396 466 |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谈谈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企业性质。这些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怎样的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1912-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八十多项,如《暂行工厂通则》《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矿业、渔业、林业等很多方面……20世纪30年代,上海安乐纺织厂成立毛纺部生产英雄牌绒线。当时英国的蜜蜂牌、飞艇牌绒线风靡市场,安乐厂为了竞争市场大做广告,在广播电台精彩节目中插队播广告,对各大绒线商店百货店免费赠送新颖霓虹灯广告,在公共汽车车身上做英雄牌绒线的彩画……宣传活动的成功使英雄牌绒线声誉鹊起,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而打破了英国绒线独霸市场的地位。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则采取有奖促销手段——在部分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从而打开、占领市场。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
材料二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为为公私合营企业……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1)史学界认为1914-1936年的22年是中国近代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点及影响
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陕西周原博物馆收藏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盉:酒器)”,在盖内铸有132字铭文,记载了在周恭王三年三月,矩伯为参加共王的太常典礼,与裘卫(掌管裘皮生产的小官)用朝觐的玉彰(一种玉器)、赤琥(赤色的虎皮)等物交换了13田土地(约合现在的1300多亩),荣伯、定伯等执政大臣命令有司主持双方土地交易。通过这种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候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卿士三鼎二簋。(鼎、簋是食器)
(1)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汲取哪些有效信息?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材料三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四 中国近代工业文明(1895~1899年)
行业 |
1895年 |
1899年 |
发展速度(1895=100) |
|
棉纺织业 |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
14653 |
69564 |
474.7 |
机制面粉业 |
华商厂产量(万包) |
2047 |
6766 |
330.5 |
缫丝业 |
华商厂出口量(担) |
3039 |
4175 |
137.4 |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
38569 |
45278 |
117.4 |
|
内地丝车数(台) |
7943 |
29270 |
368.5 |
|
卷烟业 |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
54 |
85 |
181.2 |
火柴业 |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
126 |
241 |
191.3 |
水泥业 |
华商厂产量(吨) |
68 |
190 |
279.4 |
机械采煤业 |
华商矿产量(吨) |
89 |
145 |
162.3 |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4)依据材料四,概括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有关背景归纳导致这些特征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
开办年 |
国别 |
公司 |
船只(艘) |
吨位 |
1875 |
中国 |
招商局 |
4 |
5860 |
1887 |
英国 |
太谷、怡和 |
7 |
13922 |
1898 |
日本 |
大阪 |
4 |
6581 |
1899 |
德国 |
瑞记、美最时 |
5 |
5743 |
材料三 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289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
——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
(1)材料一中铁路建设的发展直接受益于哪两项技术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经济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出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格局的变化,由此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太和五年(公元831年)七月,左右巡使奏:“……不合(不应当)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
——摘自《唐会要》卷八十六
材料二 暨上海开埠,外人麋集。彼时中西隔绝,风气锢蔽,洋商感于种种之不便,动受人欺。时则有宁波人穆炳元者,颇得外人之信用,无论何人接有大宗交易,必央穆为之居间……及后外人商业愈繁,穆一人不能兼顾,乃使其学徒出任介绍,此为上海洋商雇用买办之始。
——摘自姚公鹤《上海闲话》
材料三 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投资情况(见表)
——美国学者郝延平统计
时间(年) |
类别 |
投资比例(%) |
1883——1913 |
轮船航运 |
54.5% |
煤炭开采 |
67.7% |
|
1890——1910 |
机器纺织 |
23.23% |
1872——1893 |
机器制造 |
27.68% |
材料四 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减免关税、开放市场……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曾尖锐地批评,英国自由贸易理论是把实力不同的国家放在同一起点上……
——摘自张跃发、刘养洁《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政府管理商业的举措。
(2)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近代买办阶层出现的原因。对买办的评价,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一、“买办是西方殖民势力侵华的工具”;二、“买办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三,一分为二。你赞同哪一种观点,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评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