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高中历史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以下体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

A.“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
B.机器大生产
C.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洋务经济的产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孙英德
A
南海
陈启源
B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所示内容,分别填上 相应的企业A和B的名称。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过发展的高潮,这一高潮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之后为何很快又衰落了?
(2)在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哪里?(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其决定性的因素是(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B.近代民族工业技术极为落后
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单薄
D.本国封建反动势力沉重压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

A.实业救国 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案例研究”是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1902年3月,保兴面粉厂建成投产,标志着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开创近代工业的开始。
——杨旭:《荣氏兄弟》
材料二:1912年,荣氏兄弟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六家,1916年,又投资创办了申新纱厂,不久扩展为两个纱厂。经过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4个,荣氏家族成为当时中国有名的民族资本家。
——《荣氏家族百年创业传奇》
材料三: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2年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12年到1922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F2可能是哪些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新出现的经济形态有( )
①自然经济 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④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像一颗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以下两家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有(    )
①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
②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
③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
④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3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

A.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是晚清状元,主张实业救国,中日甲午战争后,他愤而辞官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位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 B.张謇
C.李大钊 D.鲁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开埠40年后的1882年,近代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一一上海轮船招商局,终于打破了外商对航运业的垄断。成立刚10年的轮船招商局已在海外设立了多家分支机构,年利润在160万两白银以上。但是,一个体制性难题渐露端倪。轮船招商局在创办之初就明确提出了“官督商办”的理念。“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线。其最大的问题是“所有制”问题,即“产权不明”,究竟是官府所有,还是民间所有?如果管理者按商场规则经营,则企业发展顺利;如果以官场逻辑行事,企业很快衰败。1910年冬天,旅居日本的梁启超冷眼静观时局,写下了(《敬告中国之谈实业者》一文,梁氏尖锐指出,中国是立法自立法,是违反自违反,上下恬然,不以为怪。
——摘编自雷颐《清末“国有”与“民营”的激斗》、央视《公司的力量》
材料二      1871年至1873年,岩仓具视使节团历时22个月,访问了欧美12个国家。随行的伊藤博文描述自己是“始惊、次醉、终狂”。明治政府设立工部省,相继建立诸多国营企业。福泽谕吉疾呼:“政府若为了富国,就认为可以做任何事情,与人民从事相同的寻常事业,甚至与人民竞争工商之成败,其弊极矣。”1884年,明治政府将当时日本最大的造船企业、几乎与招商局同期创办的长崎造船所,仅以1日元的象征价格“出售”给私营企业家岩崎弥太郎,这家企业后来发展为著名的三菱株式会社。1890年,国会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日本臣民,其所有权不受侵害。”1916年,《论语与算盘》一书出版,成为日本企业界的“圣经”。作者涩泽荣一从东方的儒学传统中为经商找到了高尚的动机,经商不仅同理想人格没有矛盾,而且还是实现理想人格的最佳途径。
——摘编自央视《公司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日工业化背景的相似之处及具体途径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解放、制度重构的角度概括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工业化一败一成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资本家来华经营贸易与投资。与此相随,一些外国银行也纷纷在华设立分支机构。至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华的外国银行为英国所垄断。
1872年,德国政府在上海成立了德意志银行上海分行。该行不但参加中国生丝出口的抵押放款,同时也参加洋煤进口的抵押放款。
1889年德华银行成立,总行设立于上海。其后又在天津等13个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从而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金融网络,以便与日,英、俄等国金融组织相角逐。德华银行除经营传统银行业务外,其章程规定德华银行以促进德国与亚洲之间的贸易为目的,负有支持对外贸易,办理国际清算的任务。德华银行业务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发行纸币,这是德华银行的特权业务。从1904年起德华银行就拥有对胶州湾及中国各地发行纸币的特权,其纸币发行量从1907年的不过447 774. 04两,到了1913年这2 595 968两。德华银行还带有浓厚的投资银行色彩。如1896年,清朝政府为筹借第2期对日赔款,拟募集公债160万镑,由英国汇丰银行和德国德华银行各承受其半数。而后德华银行又承受了津浦铁路,湖广铁路铺设借款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其势力不亚于英商汇丰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跨国银行中颇有影响。
随着欧洲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民国时期华资新式银行业的发展,德国的在华银行业逐渐走向了萧条。一战爆发后,德华银行青岛分行及其在鲁投资全部被日本接收。二战期间,德华银行虽又与日本银行合作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建立了立脚点,但抗日战争胜利后,各地德华银行由我国国家银行接收。
一一摘编自曹艳荣《德国在华银行业的历史变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在华银行业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在华银行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评其历史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荣氏百年》一书中提到,荣宗敬与荣德生决定经营面粉厂,在调查市场时发现“正值义和团运动高潮,北方局势不稳,市场凌乱涣散,实业异常难做,唯独面粉业销路旺盛”,此时“面粉业销路旺盛”的原因主要有(   )
①清政府已经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民以食为天,动乱时尤其如此
③西餐已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盛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决定下表中企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企业名称
开办年份
停办年份及原因
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
1875
1883  退股
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
1875
1879  经费无着
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
1876
1892  亏损
沈葆桢
直隶开平煤矿
1873
 
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1882
1886  亏损
胡思燮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自然经济的抵抗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封建官商合办的经营方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 “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