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
材料三: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材料四: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6分)(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3)材料二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4)材料三中所说的伟大人物有哪些?这些人物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原则有哪些?材料中所说的“法国行将到来的革命”是指什么?
15至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在经济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其中货币流通、世界市场、国际贸易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材料需要再压缩)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始自晚明(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社会转型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白银的货币化。……货币经济的扩大发展,在中国和西方几乎是同步的。
——《晚明社会变迁研究》
材料二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 “白银的世界货币中心地位在世界上持续了几个世纪后逐渐被黄金取代。……二战后,美国把黄金与美元挂钩,创立起“美元帝国”。
——寇玉琪《货币:统治世界的终极武器》
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西方国家“货币经济扩大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元帝国”得以建立的时代背景。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规范世界市场秩序做出了哪些努力?
(4)“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是世界创造了欧洲”。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 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卢梭《社会契约论》 |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1)展览一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6分)
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
(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2分)
书名 项目 |
清朝《红楼梦》 |
意大利《十日谈》 |
时代特征 |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政治黑暗;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 |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宗教束缚。 |
主要思想 |
|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
展览三 中外名画欣赏
(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展览三中上述两幅名画,分别写出这两幅名画的作者、艺术风格或流派。(4分)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2分)
“学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反映着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6世纪,在意大利由市政当局或宫廷开办的、不受教会控制的学校中,最为著名的是孟都亚宫廷学校,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也称为“快乐之家”,在意大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学校中,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知识教育、体育和美育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维多里诺及其“快乐之家”》
(1)据材料一,指出孟都亚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并从文化的角度说明其历史背景。
材料二 17世纪中期,德国大学不再是进步的机构,而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教育机构。……在18世纪末,大多数德国大学被描绘成主要由卖弄学问的人所占据的机械辩论的场所。
19世纪初,威廉·洪堡等人推行的大学改革成就显著。比如:德国莱比锡大学,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7—19世纪德国大学教育发展的变化。
材料三 1870年,英国国会通过《初等教育法》。在国会讨论该法时,提案人福斯特说:“我们决不能再拖延下去……如果没有初等教育,为工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将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同样……给人民以政治权力,我们就不能再拖延他们应受的教育。……迅速发展教育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强盛。”
——摘自《近代英国教育》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英国社会人才需求的趋向。
(4)结合以上材料,就“学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 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 |
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1972年版,2011年版 |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社会转型,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争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着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 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指的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4)为了让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在中国实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做了哪些努力?( 4分)
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将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放置于世界文明史中,我们或可以发现,两汉时期,“世界时间”确乎是在西方的罗马城和东方的西安、洛阳。公元6世纪之后,中国独享“世界时间”长达一千年之久。从13世纪开始,西方的进步声浪越来越响,到18世纪,“世界时间”的钟摆彻底离开了中国。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造成“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原因,不是自然性的,不是资源性的,而是制度性的。首先是政治制度,然后是经济和文化制度。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2008年9月,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史学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和柏林自由大学石里克教授共同创造出的新词“Chimerica”(China与America的组合),借以强调中美经济关系联系的紧密性,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百度百科《Chimerica》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汉时期“世界时间”在东、西方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结合史实归纳“从13世纪开始,西方的进步声浪越来越响”的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Chimerica”产生的背景。如何理解“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4)从上述“世界时间”的挪移过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但丁在《论俗语》中倡导与教会所用的 《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胡适的文章
官方语言——拉丁语相对立的地方语言
图1 图2
分别概括图1和图2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的角度比较二者的异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达尔文的学说被很多人运用到社会政治思想中,形成一股“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19世纪70年代以后,社会达尔文主义愈益与种族主义、帝国主义思想交织在一起了。一些国家的种族主义者宣扬种族优劣论,鼓吹“下一阶段的历史将是争夺生存空间的大规模斗争”;“日耳曼民族必须为保持血统的纯粹和统治世界进行斗争。”
——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今天中国的民族主义越来越表现出其自发性。也就是说,民族主义在中国已经变成一种客观的存在。政府的确可以利用民族主义来论证政策的合理合法性,但这方面,中国政府非常节制。从中央到地方,没有一位政治人物可以大肆动员民族主义,诉诸于民族主义……因此,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多,使得民族主义变得更为理性,增进国家利益。
和中国不同,日本政府在民族主义方面越来越表现为动员型。和其它很多发达国家一样,日本的大众民主越来越难以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政府。为了政治的需要,日本的政治人物往往以民主为借口,用民粹主义政治方式动员着民间存在着的民族主义资源。结果,牺牲的往往是日本和其它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和其邻国中国、韩国的关系……较之中国,日本民族主义具有更大的动力。而日本民族主义的勃兴,又必然刺激中国和韩国民族主义……。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国家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往往把另一个大国即美国也牵涉在内,而美国出于其对地缘政治的需要,往往对这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推波助澜。这更增加了这些国家民族主义的国际复杂性。
——摘自郑永年《亚洲民族主义与区域安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社会达尔文主义对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的中国与欧洲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当今世界“民族主义”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另类历史”是指某些作品本身不是严格的历史著作或史料,但其中包含着某种历史信息。一般包括文学、艺术、音乐、戏剧、影视、民间故事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 张择端)
(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1919年,杜尚用铅笔给自己临摹的《蒙娜丽莎》加上了式样不同的小胡子,并命名《LHOOQ》,于是“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成了西方绘画史上的名作。对此,杜尚曾说 “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都会受到‘高贵’的奴役。”
材料三 1965年上映电影《烈火中永生》,江姐:有着钢铁般意志的革命女英雄形象。……这当中蕴含的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革命牺牲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确实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99年电视剧《红岩》,江姐:……抹去了强烈的政治色彩,舍弃了革命的种种口号,让我们看到坚强、机智、勇敢的共产党员江姐。在表现江姐坚贞不屈形象的同时,尤其注重体现革命者江姐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气质一面。
——胡雯《红色经典改编与传播——以“江姐”影视剧为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清明上河图》反映宋代绘画和城市格局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其作为研究宋都汴京社会生活的历史资料,与《东京梦华录》等文献资料相比有何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杜尚的《LHOOQ》分别反映了怎样的艺术思潮?18世纪,欧洲的艺术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法国,试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形成两种不同“江姐”形象的政治和思想文化背景。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另类历史”的看法。
国民素养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物的人绝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而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苏格拉底
“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材料二 梁启超充分强调道德和民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说:“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譬犹严冬之际,置表于沸水中,虽其度骤升,水一冷而坠如故矣。”他从戊戌维新失败中悟出一种道理:仅凭“圣主”,光绪帝“乾纲睿断”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应当重视作为国家主体的国民。…… 正因为如此.梁启超强调培养资本主义化的“新民”。进行德、智、体、群等方面全方位的训练,是当务之急。最终使国民具有公德、私德、自尊、政治能力、权利、义务、尚武、毅力、合群等优良品质。
——赵书刚《从近代化视角看梁启超的民权思想》
材料三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温家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的主张各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国民素养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国民素养的滑坡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加强当今国民素养建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被称为“荣光女王”,其近半个世纪的统治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而富有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开始确立。……1689年,议会宣布威廉为英国国王,玛丽为女王,双王统治持续到1694年(玛丽二世去世),“生而自由”的精神一直得以保留和传承,“王在法下”的传统也逐渐成为英国人的共识。从荣光女王到双王统治,英国霸权时代呼之欲出。
——摘编自徐明月《大国崛起——英国》
材料二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在观察美国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对国际体系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在两次大战中都成为英国的主要盟友。美国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自然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三 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说:“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在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惟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
——王诗成《中国2l世纪海洋战略构想》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文化角度概述材料一中“从荣光女王到双王统治,英国霸权时代呼之欲出”的有利因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崛起的主要原因。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角度论证材料三中三个时代论断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中国古代的塑像——秦兵马俑 图2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秦代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不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就是美德”,即知德合一;善是人内在灵魂。
——苏格拉底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平衡,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务行。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的核心思想,其思想有何共同点?
(2)材料三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意义?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四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4)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但产生的影响却相去甚远,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差异的原因。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