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局限性最突出、对失败影响最大的是( )
A.利用宗教组织发动群众 |
B.《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分配方案 |
C.天京变乱的发生 |
D.定都天京,偏安江南 |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一分析的正确理解是(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
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 )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
D.国共两党在相持阶段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
“九月三十日,日军混成第十五旅团占领代县。阎锡山令平型关及内长城线中国军队全线撤退,并命令王靖国第十九军守崞县,姜玉贞第一九六旅守原平,以掩护中国军队在忻口布防。阎锡山行营转移至五台县。”材料反映的是( )
A.淞沪会战 | B.太原会战 | C.徐州会战 | D.武汉会战 |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 B.中华民国建立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有民谣道:“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首歌谣应是1856年后流传开来的②反映的是天京变乱的历史史实③说明了农民阶级的信仰发生了动摇④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太平天国内乱的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③④ |
《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
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 | 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 |
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 | 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
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建立 |
D.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
B.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
C.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
D.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 B.中华民国成立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了这样一段史料:“万一北平被陷,则战与和以及不战不和,与一面交涉一面反抗之国策须郑重考虑。对民众内部之态度,预备应战与决战之责任,愿由一身负之。”你认为此段史料所反映的史实有可能发生在
A.辛亥革命时期 | B.国民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结合下列信息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荣誉军人陈彪的伤因是( )
荣誉军人姓名:陈彪。籍贯:云南弥渡。部队:60军184师。
职务:上士。受伤日期:1938年5月4日。
受伤部位:左上膊枪伤。残疾状况:左上膊上1/3切断。
残疾等级:一等残。负伤地点:山东。
A.在南京保卫战中被冲锋的日军步兵所击伤 |
B.在追剿红军中突破林彪部防守阵地时受伤 |
C.在台儿庄战役中拼死守卫阵地被日军击伤 |
D.为掩护淮海战役的国民党军主力撤退受伤 |
“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此诗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虎门销烟 | D.太平天国运动 |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等主张。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主动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 B.放弃了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
C.顺应了国民党的改组要求 | D.积极推进国共合作的实现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