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曾说:“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
A.辛亥革命、南昌起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B.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 |
C.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三大战役 |
D.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 B.推动国民大革命 |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
有学者认为,同为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却比义和团运动更好地推
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其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 )
A.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
B.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
D.在中国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与列强谈判后颁布了一系列进出口新税则,将进出口税分为了7.5%到50%共14级累进税率,打破了“值百抽五”的不分等级的旧税率。这种变化使中国
A.民族工业得到有效保护 | B.政府财政大幅度增加 |
C.关税自主得到了实现 | D.基本掌握海关行政管理权 |
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历史依据一 |
历史依据二 |
历史结论 |
甲 |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 |
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 |
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 |
乙 |
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 |
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
农民阶级可以领导革命胜利 |
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
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
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
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
下表的数据最能说明( )
表: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的攻防数据表
进攻比率 |
武汉会战前 |
日方 |
94% |
中方 |
6% |
||
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 |
日方 |
56% |
|
中方 |
44% |
||
日军每日前进公里数 |
武汉会战前 |
40公里 |
|
1939年底 |
200米 |
||
1940年底 |
不进反退 |
A.日本速决战的企图被打破
B.日本攻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百团大战的效果显著
D.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不下
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历史背景是
A.抗日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 B.日军策划攻击重庆 |
C.国共合作发动国民革命 | D.正面战场策划战略反攻 |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其突出体现了( )
A.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 B.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 |
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 D.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
1937年“七·七”事变后,潘孑农、刘雪庵创作了《长城谣》,传唱一时。下列是该歌词节选,它的内容反映的时代主题是呼唤 ( )
A.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B.国共合作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D.停止内战 |
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攻防数据,材料最能说明( )
进攻比率 |
武汉会战前] |
日方 |
百分之九十四 |
中方 |
百分之六 |
||
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 |
日方 |
百分之五十六 |
|
中方 |
百分之四十四 |
||
日军每日前进 公里数 |
武汉会战前 |
四十公里 |
|
1939年底 |
二百公尺 |
||
1940年底 |
不进反退 |
A.日本速战速决的失败 B.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
C.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 D.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
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A.成功的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 |
B.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C.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
D.鼓舞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并开始播音。1940年最可能播报的新闻是( )
A.九一八事变 | B.卢沟桥事变 |
C.南京大屠杀 | D.百团大战 |
某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的田契中有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这可以说明太平天国( )
A.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 | B.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 |
C.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 | D.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 |
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有
时间 |
产业女工人数 |
占总产业工人比例 |
行业 |
1920年 |
16.7万 |
40.5% |
集中在缫丝、纺织、烟草、火柴等行业 |
1930年 |
37.4万 |
31.7% |
|
1933年 |
24.3万 |
48.7% |
①传统男耕女织经济模式开始瓦解,妇女成为自由劳动力
②国民政府能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③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推行,提升了妇女劳动能力
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促进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经济奇迹”的最主要原因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