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这一原则( )
A.违背了农民阶级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 |
B.与“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制度相适应 |
C.要求所有产品均归圣库,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 |
D.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愿望 |
2007年12月13 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0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
C.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 D.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的背景应该是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 B.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坚持抵抗 |
C.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形成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福建省之志记载,民国32年8月30日,福建省航建分会决定献机68架,全省配募捐机1360万元。11月26日,《南方日报》报道:尤溪县捐献飞机13架,居全国县级献机数之冠。从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是
A.福建航空事业迅速发展 | B.福建各地踊跃支援解放战争 |
C.福建人民积极支持抗战 | D.福建人民支持工业化建设 |
1936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西川,西康,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新疆,蒙古,西藏等固有之疆域。中华民国领土非经国民大会议决,不得变更。”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反映国民政府有收复东北等失地的决心 |
B.从侧面反映当时国民政府对《马关条约》的态度 |
C.表明国民政府要维持国家领土完整,争取抗战胜利 |
D.国民大会是当时名义上的全国最高立法机关 |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下列有关《天朝田亩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两千多年农民反封建思想的结晶 |
B.它试图建立一个农民的理想社会. |
C.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
D.有利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
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
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
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
有关《资政新篇》理解错误的是:
A.太平天国后期所颁布的 |
B.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
C.主张向西方学习 |
D.表达了农民阶级的理想与追求 |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
八路军总部在一道战役预备命令中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国内困难增加……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创立显著的战绩,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根据这一命令所开展的军事行动是( )
A.太原会战 | B.平型关战役 |
C.徐州会战 | D.百团大战 |
“十年争战后,国共合作又……抗日是中心,民主能自救…”。陈毅的这首诗反映了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的有关事实。本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北伐战争开始 |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
C.西安事变 |
D.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
1937年9月26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致电朱德、彭德怀: “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至盼”。其中“25日一战”是指( )
A.平型关大捷 | B.台儿庄战役 |
C.百团大战 | D.淞沪会战 |
“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