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两幅图片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 )
A.鸦片战争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
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
C.太平天国运动直接引发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 |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
台湾国民党印发“勇士国魂”月历,内页列出的抗日将领中,首次出现1942年牺牲的共产党将领左权。是基于
A.中共提出“一国两制”政策 | B.国共两党曾抗击共同的敌人 |
C.国共双方消除意识形态矛盾 | D.国共双方达成“九二共识” |
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
A.认识到太平天国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
B.看到了太平天国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
C.未看到太平天国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某次作战计划中指出“本战区为保持经济重心,巩固首都,并有利于全局之持久作战起见,务就现已形成之包围态势,(对敌)运用优势兵力断绝其联系”在该作战计划指引下国民政府发起了
A.淞沪会战 | B.太原会战 |
C.徐州会战 | D.百团大战 |
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 )
A.力图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 B.小农的保守意识 |
C.没有与外来反清势力联合 | D.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 |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这表明蒋介石已经认识到( )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②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③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④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 |
《蒋介石日记》中曾有这样的一段记录:“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据此推断,这则日记最有可能记录于
A.20世纪10年代 | B.20世纪20年代 |
C.20世纪30年代 | D.20世纪40年代 |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史料中说:“在治安战期间的某战场。敌我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变化无常。有关敌人准确位置的情报很不可靠,甚至在我方势力范围内部深处经常潜藏有敌人的军事力量。”其中的“某战场”是指( )
A.中国东北战场 | B.中国华北战场 |
C.滇缅战场 | D.太平洋战场 |
“(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五四运动 | D.国民革命运动 |
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
A. |
人民的迫切愿望 |
B. |
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
C. |
知识分子的共识 |
D. |
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蒋介石1937.7.17庐山)结合时代背景,各方对此讲话的态度错误的是( )
A.国民党尽管还犹豫但已经准备作战 | B.共产党加快了二次国共合作的步伐 |
C.日本对中国施以更猛烈的军事打击 | D.英美各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支持力度 |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此评价最适用于( )
A.义和团运动 | B.维新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图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研究专题 |
论文数量(篇) |
甲 |
722 |
乙 |
287 |
丙 |
614 |
丁 |
96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