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深刻的影响着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各诸侯国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由此导致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哪些重大变化?
材料一
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旧唐书·食货志》
北宋熙宁五年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
——《百科知识·宋朝》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悉并为一条,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志·赋役》
(2)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成为封建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依据材料
一说明唐朝、北宋、明朝各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来缓解这一问题?其政策的共同点是什么?
材料三
材料四
(3)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针对土地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在材料四中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 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 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
某学生在学完《太平天国运动》后,做诗一首:太平不太平,权断手足情。天国岂天国,强弩履 薄冰。其中“权断手足情”的原因是
①领导者腐朽思想的日益滋长②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③清政府分化、离间政策的影响④洪仁歼与洪秀全政见的不同
A.①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③ |
马克思说:“推动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运动反对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运动爆发的根源是鸦片战争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写道:“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变……”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知道曾国藩 :
①肯定《天朝田亩制度》 ②否定“圣库”制度
③维护儒家正统思想 ④肯定资产阶级财产私有制原则
A.②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 |
1851年和l911年都是农历辛亥年,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最主要的相同点是.
A.革命的力量 | B.革命的指导思想 | C.革命的目标 | D.革命的手段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是安徽人王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因币制改 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
①马克思货币理论传人中国,引起币制改革
②鸦片大量进人,白银外流
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军费开支浩大
④西方对华输出资本猛增,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在于
A.宣布平均分配土地 | B.直接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 |
C.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 D.关注解决民生问题 |
下列口号,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遣儿打东洋” ②“到解放区去”
③“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④“扶清灭洋”
A.③④①② | B.②③①④ | C.②①③③ | D.③②①④ |
国学大师章太炎曾作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评价着眼于:
A.民族意识是否坚定 | B.阶级立场是否先进 |
C.是否提倡男女平权 | D.是否弘扬传统文化 |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的提出是:
A.中共“二大” | B.辛亥革命 | C.中共“一大” | D.太平天国 |
“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下列文献内容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 ( )
A.《海国图志》 | B.《天朝田亩制度》 |
C.《资政新篇》 | D.《中外纪闻》 |
目前全国共有翼王纪念亭台五座,分布于广西、四川、江西、重庆等省市。图是位于广西贵港市的翼王亭,亭上有石达开所作的对联“忍令上国衣冠沦诸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后来,李宗仁为该亭题写了“还我河山”的横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还我河山”充分表现了石达开的英雄气魄 |
B.石达开把推翻清王朝统治作为其主要奋斗目标 |
C.抗击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是石达开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动机 |
D.石达开的民族意识是狭隘的 |
材料1:太平天国回答英海军照会:
照会敬悉意,不胜诧异,须知贵国敬奉耶稣,我天朝崇奉上帝。贵我两国既以崇拜耶稣为宗教之本源,自当世代交好,有如一家。……自为各守天教,权衡双方之缓急,而不可损人以利己。
材料2: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倡言,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
材料3:宗教仁代草国民党大政见
吾国现势,非致力对外之时,故宜维持列强对我素持之主义,使之相承之变,而得专心一意于内政整理。
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太平天国所持的对外愿望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2)根据材料2,指出孙中山相信列强“中立”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3)材料1和材料2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没有看到什么实质问题?
(4)材料4宗教仁主张的对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能否达到“专心内政”的目的?为什么?
(5)由以上材料你得到了哪些重要认识?
“不仅在中国,就是在欧洲,太平天国革命也成为一个启迪的源泉”。太平天国对欧洲的启迪主要表现在
A.引发了俄国19世纪中期的农奴起义 |
B.太平天国平均分配土地政策有助于解决欧洲贫富不均问题 |
C.太平天国允许外国来华贸易符合自由贸易原则 |
D.马克思获得了一种对农民革命之可能性的新见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