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说明洪秀全( )
A.背叛了农民革命事业 |
B.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
C.害怕得不到尊重 |
D.为了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 |
“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 )
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 |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
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 D.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
从下图分析得出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 B.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
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 | D.土地兼并加剧的恶果 |
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
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
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
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 )
A.天京事变 | B.定都天京 | C.金田起义 | D.提出《资政新篇》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
B.民族危机逐渐加重 |
C.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
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一文中说:“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国内战争已使帝国的南方与北方分立……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这里的“国内战争”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
中国近代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抗争探索史,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协定关税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④增开天津为商埠
A.③②①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④③② | D.④①③② |
“尽管理想如此高远,但有限的政治资源和思想资源又使他们重新回到他们所憎恶的统治方式上去。”与此结论相符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维新变法运动 | D.辛亥革命 |
“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资政新篇》的这些改革建议,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说明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
D.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近代先进事物 |
蒋介石曾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则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A.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
B.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蓬勃发展 |
C.抗日战争的爆发 |
D.新中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肯定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