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这一原则( )
A.违背了农民阶级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 |
B.与“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制度相适应 |
C.要求所有产品均归圣库,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 |
D.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愿望 |
某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的田契中有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这可以说明太平天国( )
A.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 | B.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 |
C.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 | D.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 |
洪秀全通过拜上帝教发动和组织了太平天国运动。当时曾到过天京的西方人富礼赐曾发表评论说“天王之基督教不是什么东西,只是一个狂人对神圣之最大的亵渎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 )
A.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宗教 | B.与西方宗教思想没有任何联系 |
C.只是农民表达思想主张的工具 | D.遭到了列强的强烈反对 |
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中有几个镜头:洪秀全的天王府壮丽宏大,有1000多宫女。杨秀清为建东王府,尽毁附近民居;“每一出府役使千数百人”;杨手下供其差遣的将军职官有3000多人,整个东王府有3万到5万人。李秀成在苏州建忠王府(即今拙政园),被李鸿章攻下时尚未完工,李鸿章惊叹为“平生所未见”的“神仙洞窟”。你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 B.洪秀全等领导人逐渐蜕变 |
C.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完善的民主政治 | D.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方案出自( )
A.《 天朝田亩制度》 | B.《 资政新篇》 |
C.《 海国图志》 | D.《 诗经》 |
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历史依据一 |
历史依据二 |
历史结论 |
甲 |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 |
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 |
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 |
乙 |
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 |
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
农民阶级可以领导革命胜利 |
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
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
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
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
“它产生于农民运动中,却又游离于农民斗争之外,这决定了它不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只不过为19世纪中国的社会思想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天朝田亩制度》 | B.《海国图志》 |
C.《资政新篇》 | D.《孔子改制考》 |
《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分田”规定的实质是( )
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 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 |
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
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判断
②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③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A.新思想的萌发 | B.太平天国运动 |
C.民族工业兴起 | D.维新变法运动 |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下列有关《天朝田亩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两千多年农民反封建思想的结晶 |
B.它试图建立一个农民的理想社会. |
C.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
D.有利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
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
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
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呈现出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中依然昂然奋起的特征,典型事件见下表:
|
领导阶级 |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
重大事件 |
19世纪中期 |
农民阶级 |
平均主义 |
太平天国运动 |
19世纪末 |
资产阶级 |
兴民权、君主立宪 |
维新变法运动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农民阶级 |
扶清灭洋 |
义和团运动 |
20世纪初 |
资产阶级 |
三民主义 |
辛亥革命 |
从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民主的转变
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反映了《资政新篇》( )
A.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 |
B.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
C.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 |
D.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