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对某历史事件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 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基,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这一现象
A.使鸦片战争失去人民支持 |
B.使太平天国运动形势逐渐发生变化 |
C.使义和团运动遭到八国联军的镇压 |
D.使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分崩离析 |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
材料二 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七版前言)。阅读下表。
请回答:
(1)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足的革命”的实际含义,这揭示的本质问题是什么?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国产“欧式”女鞋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中选择一个,然后指出对其历史评价的变化,并谈谈你对其变化的认识。
太平天国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是
A.地主阶级镇压 | B.农民阶级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
C.敌人长期围困封锁 |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
材料二 “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与停滞对立”。
——马克思《中国纪事》 1862年
材料三 下面是新华网近期刊出的两则文章节选:
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用百年锐于千载,百年成就未来来形容,也不为过。
——2011年12月15日对明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
如果去掉人们人为地附加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上的意识形态光环,辛亥革命是很悲哀的……辛亥革命的意义没那么大,辛亥革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2011年12月15日对历史学家、满清学者萧功秦的访谈
材料四 孙中山在1903年《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中说:“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材料一、二体现了马克思对该农民运动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为马克思的评价提供历史依据。
(2)你认为材料三中两位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为什么?
(3)孙中山在材料四中表达了什么思想?
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产生了新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一代人、甚至每一个时代,都要对历史进行重新的认识,所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近代中国百年历史进行重新的认识就是必然的了……即便对同一研究对象,也会因视角不同而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如: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就比它的《天朝田亩制度》更有意义、更受重视也得到更高评价;对“洋务运动”,现在人们注重的主要是它冲破重重阻力、引进现代大机器生产“求强求富”的努力和成就。相反,对其兴办者的主要动机之一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等则不多考虑。……也就是说,“农民起义”不是这种理论的主要评价标准和参照系。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1)依据材料,指出“新时期”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的“主要评价标准和参照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重新认识百年中国的必然性。
材料二 这些年来,学术界在肯定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相互促进的前提下,着重讨论了五四运动所反映的救亡主题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主题碰撞和同化作用……以金冲及为代表则提出了救亡唤起启蒙的结论,认为在中国每一次救亡运动的高潮,总是能有力地唤起或促进一次伟大启蒙运动的到来。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3)结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史实,评述金冲及的观点。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世纪60年代初,地方自治的主张最早由冯桂芬明确提出。90年代末,地方自治制度越来越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至预备立宪时期终于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社会舆论。
冯桂芬的地方自治制度核心是实行乡董自治,具体方案为:各乡设立一自治公所,设正副二董,都由民众直接选举产生,具体而言,“满百家公举一副董,满千家公举一正董,里中人各书姓名保举一人,择取举最多者用之”;乡董不为官,不立署,不设仪,以本地土神祠为公所;乡董的基本职权主要是调停、裁决民间争端,并行使有限的处罚权,但不能行使地方官吏的职权,“即民有争讼,副董会里中耆老(年高有德之人),于神前而听其辞,副董折中公论而断焉,理曲折责之罚之,不服则送正董,会同两造族正公听如前,又不服送巡检,罪至五刑送县”;关于任期则正副董皆三年一易,“其有异绩殊誉,功德在闾里者”,可连任,但须通过全民选举。如任期内有过,则“随时黜之”。
(1)根据材料概括冯桂芬地方自治主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地方自治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进步前赴后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与近代化
正方:中国的近代化不同于欧美国家,要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才能进行。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其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反方: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时代潮流,而太平天国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天国,对中国的近代化没有积极作用。
(1)你同意哪个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2分)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
(2)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角度审视辛亥革命?(2分)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运用同样的视角说说五四运动的影响。(2分)
材料三 1911年、1919年与1949年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开始,一直延续下来。这种主张不仅模糊了社会性质的不同,也掩盖了1949年这个时间的极端重要性。还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这种主张貌似重视辛亥革命,却忽视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2009年11月20日)
(3)为什么说将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定为以1949年为界比另外两个时间更准确?(4分)
【原创】(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瓜。
材料一 按1982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24个,其中滨海城市有杭州、泉州、广州三城,占1 /8比例.其后至2009年增补历史文化名城共有110座,滨海城市有上述三市,另有上海、天津、宁波、福州、津州、潮州、临海(台州)、青岛、雷州等共计12座,所占比例不足11 /100.作为国家政治经济中心的西安、洛阳、北京、成都等名都名城,以及主要都城间的交通路线,均位于内地。
——徐勇《中国海岸城市带形成与新世纪地缘政治研究》
材料二 1842年8月”日在下关江面的英军皋华丽号军舰之中,清廷被迫签仃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111让香港,开放“大清沿海之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1858年《中英条约》、《中法条约》又规定增开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等沿海口岸,以及长江的汉口等城镇为通商口岸.晚清中国终于被迫结束锁国状态,按不平等条约方式揭开了开国序幕,从而出现了海岸线上的首批口岸城市。
——徐勇《中国海岸城市带形成与新世纪地缘政治研究》
材料三 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创办经济特区,第二步是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第三步是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第四步是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
——根据百度百科“对外开放”整理
材料四 20世纪末香港、澳门相继回归,消除了大陆海岸线与海岸城市的主权分割的政治障碍,标志着以环渤海城市群,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支撑的海岸城市带正式形成,从而拉开了传统中国全面跨入海洋时代的序幕。
——徐勇《中国海岸城市带形成与新世纪地缘政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9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西方列强入侵对中国近代海岸城市兴起的影响。(9分)
(3)材料三、材料四所述有何意义?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城市发展的演变轨迹。(10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6分)
材料二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1分)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5分)
材料三 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1920年前后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
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一定合理 |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
C.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
D.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 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故宫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建设最辉煌的皇家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故宫只是明清封建王朝的标志,而“总统府”则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终结。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都不逊于故宫,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这种汇集交融的历史价值也是故宫所不具备的。在此设立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和宣传这些价值。
材料三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请回答:
(1)近代史上,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这里颁布过哪两部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著名文献?
(2)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
(3)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4)结合材料三,请回答:(答案直接从文中的语句中摘录)
①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
②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③文中属干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清朝是一个与辫发纠缠在一起的朝代。单是男人头上盘旋的一条辫子,其存废留剃就与清王朝的政治命运紧密相连。……明末清初易代之际,由满、汉战争而引发的“剃发”、“留发”的发式之争,虽然最后以清王朝的军事胜利而告终。……然而为挑战清王朝剃发令,很多民众起义也都发布了蓄全发令。“起义”与“蓄发”结合的历次反抗,发展到近代时期以太平天国为顶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曾颁布“蓄发令” ,辫发被太平天国赋予阶级性、民族性等多重含义,成为农民起义军反抗统治者的口号和目标。
——摘自侯杰《剃发·蓄发·剪发——清代辫发的身体政治史研究》
材料二 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进呈《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以“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污衣,而篱发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为言,力主“断发”。……辫子是一束头发,然而他又维系着家家户户同王朝和传统的一种历史联系,因此剪辫子与否不啻是一种严肃的政治抉择。……剪辫与否本身不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多大影响,但在近代中国它显然又带有观念变革的意义。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显示了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显示了一个“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辛亥革命最大的结果是创立民国,但是民国并没有名副其实,因为中国缺乏一个能支撑民国的社会基础。所以我说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成果,第一是剪辫,我虽然说他在1914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但毕竟大部分人剪了,留辫子已经是少数,剪掉辫子是多数的,所以剪辫子应该说是实现了。第二是易帜,旗换了,黄龙旗换成了别的旗。第三就是改历,以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农历虽然还在用,双历并存。
——摘自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出现的“剃发”、“蓄发”之争所代表的政治含义。(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不同的历史人物有关“断发(剪辫)”的主张和行动的出发点有何不同?清朝以来辫发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时代变迁?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从社会史观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三个实质性成果”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是广西人,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伙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鸦片战争后失业回到家乡,做烧炭工人。杨秀清的“失业”,与某城市的开港有关。该城市应是:
A.广州 | B.上海 | C.天津 | D.南京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剐、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 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话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故宫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建设最辉煌的皇家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故宫只是明清封建王朝的标志.而“总统府”则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终结。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都不逊于故宫,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暑、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这种汇集交融的历史价值也是故宫所不具备的。在此设立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和宣传这些价值。
材料三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请回答:
(1)近代史上,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这里颁布过哪两部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著名文献?
(2)为什么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彻底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3)结合材料三,请回答下列问题:(答案直接从文中的语句中摘录)
①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
②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③文中属于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