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国民大革命
高中历史

下图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东南亚华侨回国投资情况,对其解读不合理的关联是

A.1928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B.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C.1931年——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加大
D.1932至1935年——重庆谈判破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阶段性发展特点是:风气初开;天下移风;飙转豹变。“飙转豹变”(快速发展)这一特点属于哪一时期

A.清朝末年 B.洋务早期 C.民国初年 D.民国后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928年开始,国民政府先后同各国签订关税条约,提高火柴、瓷器、糖、水泥、肥皂等商品的进口税,到1933年,对棉产品、纸张的进口税率甚至高达货价的80%。此举
①促使外国资本卷土重来             ②推动了民族工业更快的发展
③使官僚资本得以垄断国家经济       ④有助于抵制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外货倾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8年中英签订新《南京条约》,取消了协定关税。这应归功于

A.国共两党合作 B.英国放弃了在华一切特权
C.国民政府努力 D.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7年到l936年,中国的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A.西方因经济危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
C.新兴工业如化学工业等大量建立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临时政府关于“振兴实业”的舆论宣传和为此而着力提倡的国货运动,激励了工商业者投资开办工厂,爱国华侨也竞相归国投资办厂并努力推销国货。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材料中《申报月刊》刊载的民国二十二年“统制经济”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背景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措施是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实质是国家干预实行计划经济
D.效果是币制改革防止白银外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图表的解读,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①民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 
②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③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④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市场矛盾尖锐的表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分析造成图示现象的原因有(  )

①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②政府鼓励发展经济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号召 
④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近代福州1905—1915年由外洋(国外)和外埠(国内)机铷面粉输入值比较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单位:元

年别
外洋
外埠
合计
1905
180610
17669
198279
1910
191893
742513
934406
1915
2522
2146932
2149454

(资料福建省政府辅《福建历年对外贸易统计》第70页)
A.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             B.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通商口岸的大量开放             D.民国政府的政策推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西方列强在共同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利害关系。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争夺为辅。……甲午战争后逐步以争夺为主。……勾结是暂时的,争夺是绝对的,一切都以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为转移。——李智慧《列强侵华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

阶段
民族工业状态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短暂春天
列强放松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萧条
列强卷土重来
抗战时期
遭摧残
日本的经济掠夺
解放战争时期
陷入绝境
美国商品的涌入

材料三 《孙中山伟大的历史贡献》一文中写道:在一个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即当国家命运还不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里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是一句空话。
(1)材料一中的哪句话最能反映列强之间关系变化的本质?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甲午战争后逐步以争夺为主”这一观点。
(2)材料二表格中的内容反映了一个怎样的规律性问题?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的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下表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列强放弃对华经济侵略是纺织业发展的有利外部条件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提出促进了纺织业发展
C.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民国初年纺织业部门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国民大革命试题